格物·资本seekforcapital丨专注于资本的极致探索
是格物资本旗下内容大类目之一
“日本货币”内容系列从属于
第一部分:日本货币之源
第二部分:皇朝十二钱
第三部分:金银铜三货时代
第四部分:独立统一币制
第五部分:德川货币改铸
第六部分:“圓/円”诞生
第七部分:日本纸币演变
本文为“日本货币”系列第八部分
格物者说:从1871年到1931年六十年内,日本的金本位从萌生到崩亡,经历了一场复杂多变的“魔幻之旅”。
德川幕府时代,日本的货币制度为“金银铜三货制度”,金、银、铜三种材质铸币并行流通,三货相互独立,没有货币本位与辅位之分,三种材质铸币,均有各自的铸造标准、各自的货币单位,也有各自独立的流通方式。详细阅读《日本货币史:德川家族如何实现日本币制大一统?》
明治新政府取代德川幕府政权之后,通过1871年货币大改革,创建了一个全新的货币体系,开启了日本货币史的“圓/円时代”。更多阅读:《日本货币史:“圓/円”的诞生,新时代的开启》
1871年初定金本位
也正是在1871年《新货币条例》中,明治政府以法律文本的形式,明确规定“1圓=1.5克纯金”,将“圓”与黄金挂钩,试图确立以金为本位的货币制度。
虽然1871年在法律名义上确立了金本位,但从1871-1897年间,日本事实上实行的是金银复本位。1871年后,由于日本的黄金储量不足,新式金币铸造量较少,而且因日本持续的贸易逆差、以及国际银价持续下跌,导致日本金币持续大量外流、国内流通的金币数量越来越少;而另一方面,日本的白银储量则较为充足,且明治政府建立后外国白银持续流入日本,新式银币铸行量逐年扩大,尤其是“一圓”银币大量铸行且在国内普及使用,这使得原来作为辅币流通的银币,地位逐渐上升,流通量超过金币,占据了主导地位。
1878年5月,明治政府颁布公告,规定“一圓”银币可在日本国内无限制使用,相当于认可了其本位币地位,即事实上的金银复本位。
声音 | 日本金融厅:稳定币不是加密货币:据news.bitcoin消息,日本金融厅(FSA) 表示,原则上,根据“支付服务法”,与法定货币挂钩的稳定币不属于“虚拟货币”类别。一般而言,当虚拟货币经纪商进行稳定币交易时,需要根据“支付服务法”注册为“预付款支付工具的发行人”或“基金转账服务提供商”。[2018/10/29]
▼图:1871年左右,明治政府铸造的以“圓”标记面值的新式铸币,有金币、银币、铜币三种材质,均采用西洋式风格、用机器铸造。其中,“一圓”金币的含纯金为1.5克。图片来源:日本银行货币博物馆。
▼图:“一圓”新式银币。明治政府铸造“一圓”银币的初衷是为了专门用于对外贸易结算,并不是为了在国内流通,最初在日本国内流通的银币,面值都小于“一圓”,也正因如此,“一圓”银币也被称为“日本贸易银币”。然而,随着日本金币的外流和银币铸造量增大,“一圓”银币渐渐开始在国内使用,且逐渐普及。图片来源:日本银行货币博物馆。
纸币本位的变动
在以金属为本位的货币制度下,纸币须跟某种金属铸币挂钩,以铸币为发行准备、可兑现为等值的铸币;若一旦纸币脱离了金属铸币、变得不可兑现,那纸币就变成了信用本位,而不再是金属本位。
1871年日本虽以法律形式确定了金本位,但日本纸币并没有严格遵循与金币挂钩的原则。1871-1885年间,日本的多种纸币名义上虽是以金为本位,但大多情况下都是不可兑现的信用纸币,1885-1897年间,由于银币已在货币流通中占据主导,日本纸币本位从“金”转变成了“银”。
1871年《新货币条例》颁行后,日本不仅有了新式的机铸币,还出现了多种新纸币,这些新纸币大致分为三类:一,由明治政府直接或间接发行的政府纸币;二,由153家国立银行发行的各种国立银行券;三,由日本银行发行的日本银行券。相关阅读《日本货币史:日本纸币的演变与统一》
明治政府纸币,按发行时间的先后顺序,依次有:大藏省兑换券、開拓使兑换券、明治通宝札、神功皇后札。其中,大藏省兑换券和開拓使兑换券,在发行之初时,都是严格遵循金本位,可兑现为等值金币,但随着发行量的增大,都很快变成了不可兑现的信用纸币。明治通宝扎发行后,逐渐取代了大藏省兑换券和開拓使兑换券,但其一直都是信用纸币;神功皇后扎也一直是信用纸币。
动态 |日本金融厅今日会议将探讨虚拟货币与监管关系:根据日本金融厅第六次加密货币交易所研讨会的会议资料显示:本次会议将探讨虚拟货币多元化的使用与金融监管的关系,同时也将对虚拟货币交易所Zaif被盗事件做出概述。[2018/10/3]
国立银行券十分繁多,1873年8月“第一国立银行券”问世,此后各种国立银行券纷纷出现。最初几年,国立银行券还能承兑为金币,但自1876年对《国立银行条例》进行修订后,所有国立银行券都变成了不可兑现的信用纸币。
1882年10月,作为日本中央银行的日本银行正式成立。1885年5月,日本银行开始发行新的统一纸币“日本银行兑换银券”,随后十余年,明治政府以此券逐渐收兑以往的各种旧纸币,到1899年底时,最终实现了日本纸币大一统。由于“日本银行兑换银券”以银币为发行准备、可兑现为银币,且其角色是“统一性新纸币”,所以,它的发行标志着日本纸币从以“金”为本位转变成了以“银”为本位。
▼图:1885年发行的“日本银行兑换银券”,“兑换银券”的意思即“可兑现为银币的银行券”,票面印有“拾圓”,即表其法定面值,可兑换10枚“一圓”银币。图片来源:日本银行货币博物馆。
总体来说,1871-1885年,日本的货币流通格局是“以金银币为双本位币、铜币为辅币,纸币与金币名义挂钩、事实脱钩”;而1885年“日本银行兑换银券”发行后,就变成了“以金银币为双本位币、铜币为辅币,纸币与银币事实挂钩”的格局。
1897年再定金本位
19世纪的后三十年,由于北美洲银矿大开发,白银供应快速增加,国际银价持续下跌,金银比价持续扩大。
▼图:金银比价1687-2012年。1871年时国际金银比价约为1:16,到1894年达1:32。图片来源:MeasuringWorth
国际金银比价的持续扩大,对采用银本位制的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国际银价的走跌,若一国以银币为本位币,那么该国货币在国际上的购买力就会下降,而该国通过出口获取的财富就会缩水,且进口成本会相应升高,这会间接引发国内高通胀、财政赤字。在金银比价持续扩大的压力之下,一些金银复本位或银本位制国家,纷纷转向金本位,在19世纪最后三十年里,世界各主要工业国基本都采用了金本位,形成国际金本位格局。
日本金融厅公布加密货币交易所注册审查流程:昨日,日本金融厅第二届加密货币研讨会召开,会上的研讨材料内容披露了日本加密货币交易所注册审查的流程。当相关企业提交注册申请,首先会根据行政指引进行相关清单材料的验证,之后进入审查重点阶段,将有专家进行现场听证会。同时,还会收集并分析企业相关风险报告。通过上述审查后公司可进行注册,相关部门会传达风险评测结果,根据风险评测结果不同采取程度不一的监控。当然企业也可以拒绝注册。[2018/4/28]
而作为金银复本位制的日本,同样也受到以上冲击,为了消除银价走跌的压力,维持日元的价值稳定,日本政府也开始考虑是否应顺应国际潮流,转向金本位。
1893年10月,日本政府组织设立了一个货币制度调查委员会,专门负责调查明治新政府以来日本国内的金银币流通状况、其他国家的货币制度和流通状况、以及金银比价变动原因,由此来决定日本是否应该改革币制——维持现有的金银复本位,还是改为金本位?最终给出的结论是:在20名委员中,有8人认为有必要进行币制改革;其中,6人赞成金本位,2人认为应在维持金银复本位下进行改革。另外,若要实施金本位,需要巨额的黄金储备,但当时日本并没有足够的黄金储备,实行金本位条件尚不具备。
1894年日本对清朝发动甲午战争,作为战胜国,日本向清政府索取了巨额的军事赔款。这笔赔款高达2.4亿两白银,折合约3800万英镑或3.6亿日圓。另外,这些赔款并不是以中国白银直接赔付的,而是兑换成英镑赔付,日本政府将获得的英镑赔款一部分在伦敦购买黄金、然后运回国内,其他的则存放在伦敦的银行机构或购买英国证券,以英镑资产的形式保有。由于当时英镑和黄金挂钩,英镑随时能兑成黄金,所以英镑资产等同于黄金资产。
日本政府掌握了这笔巨额黄金资产后,金本位制的推行也自然水到渠成。1897年2月25日,时任内阁总理兼大藏大臣的松方正义以黄金储备就绪为由,向内阁会议提交了《货币法》草案及其附属草案。同年3月,日本帝国议会通过了松方正义的《货币法》,同年10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
1897年《货币法》规定:金属铸币的铸造与发行权归日本政府享有;1圓=0.2匁纯金,以此来确定新铸币的价值;新铸9种面值新铸币,其中,金币3种,银币3种,铜币3种;新金币为本位币,无限制流通使用,新银币和铜币为辅币,面值均低于1圓,银、铜辅币在使用时均有额度限制。该法案对9种新铸币的重量、成色、形制、磨损兑换等情况都做了详细规定。
▼图:根据1897年《货币法》所铸的6种新金、银币。由于新标准“1圓=0.75克纯金”,所以“五圓”新金币的含金量为3.75克,而此前1871年定的“1圓=1.5克纯金”标准之下,“五圓”旧金币的含金量为7.5克;在相同面值下,新金币较旧金币成色未变,但重量减少了一半,所以含金量也减少了一半,之所以这样调整,是为了适应国际金银比价的扩大,以保证日本国内金、银币的价值比率稳定,从而保证货币流通稳定。新银辅币的重量和成色,还是沿用了原来的标准,和旧银币相比,含银量未变。图片来源:NihonCoinAuction;Ginzacoins
日本金融厅要求bitFlyer重新评估注册认证:据日经消息,日本数字货币交易所bitFlyer用户注册时仅需提供身份证复印件,日本金融厅认为该做法有风险,并要求该交易所重新进行评估注册认证形式。[2018/4/12]
此外,该法案还规定:对于以往旧金币,由于在相同面值下,旧金币的含金量是新金币的两倍,所以旧金币均按照“原面值两倍”继续流通使用;对于“一圓”旧银币,停止铸造,并限期1898年4月1日前兑换成金币,之后禁止流通;对于以往的旧银、铜辅币,由于重量、成色与新银、铜辅币无异,所以按其原面值继续流通。
1897年《货币法》的颁行,标志着日本金本位制的正式确立,金币在名义和事实上都成为了本位币,而银币则完全沦为辅币;另外,1899年后,日本银行开始发行与金币挂钩的纸币,纸币也转向了金本位。从此,日本货币史正式进入金本位时期,日本也成为了国际金本位体系中的一员。
▼图:日本银行兑换券,票面印有“拾圓”,可兑换等值金币。为了配合1897年金本位制的推行,从1899年开始,日本银行开始发行“日本银行兑换券”,和之前的“日本银行兑换银券”不同,新券以金币为发行准备、与金币挂钩,而旧券是以银币为发行准备、与银币挂钩。此外,新券的名称和旧券相比,少了一个“银”字,也暗示着纸币本位的变化。图片来源:日本银行货币博物馆。
对外中断与重启金本位
1914年7月一战爆发,欧洲国家为了防止黄金外流,随即纷纷下令禁止黄金出口。到1917年9月10日,美国也禁止出口黄金。受美国行动的直接影响,日本政府在美国宣布黄金出口禁令两天后,也跟随颁布了黄金出口禁令。
虽然一战的战火并未波及日本,且一战期间日本是黄金净流入国,但是出于自卫性考虑、防止黄金外流,日本政府还是果断下令禁止了黄金出口。
▼图:1912-1920年日本对外贸易收支。一战时期,日本出现了高额的贸易顺差,海外黄金也随之流入日本。图片来源:kaizenww1
日本金融服务管理局:勒令七家交易所业务改进,Bit Station和FSHO暂停营运一个月:日本金融服务管理局(FSA)向Coincheck和其他六家交易所发布业务改进命令,并责令Bit Station和FSHO两家交易所自今日起暂停营运一个月。FSA此前称,发布此命令的目的是优先保护用户,并彻底识别交易环境中的不足之处。没有正确实施内部管理和安全措施的交易所将面临被迫退出的可能性。[2018/3/8]
禁止黄金出口后,日元对他国货币由原来金平价固定汇率,转变成了浮动汇率。在原来的国际金本位制下,国际间黄金可自由流动,各金本位货币都有固定含金量,不同货币之间的汇率由含金量决定,如:1日圓含金量0.75克纯金,1美元含金量1.5克纯金,所以美元兑日元汇率为1:2,这就是金平价原则下的固定汇率制。然而一旦某国禁止黄金出口,那该国货币在国际上就丧失了黄金支撑,该国货币在国际上汇率就不再遵循金平价,而变成浮动汇率。
此外,虽然日本对外禁止输出黄金,但是在日本国内,金币仍可继续在流通使用,而且纸币依然可兑换为金币,不过金币不再能自由铸造。所以,日本虽然对外中断了金本位,但对内却依然保持着一种弱化的金本位。
一战结束后,美国率先于1919年8月解除了黄金出口禁令。1925年5月,金本位的先驱国——英国恢复金块本位制,随后几年,全球各工业国纷纷重建金本位,国际上黄金重新恢复自由流动。然而,作为国际金本位大家族中的一员,日本却一直推迟到1930年1月才实施“金解禁”,对外恢复金本位。
一战后,日本为何迟迟没有解除黄金出口禁令呢?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1919年美国解禁黄金出口时,当时日本执政党内阁本身对金本位比较漠视,而且1920年日本又爆发战后经济危机,所以“金解禁”直到1921年才被提上政府议程。1922年日本又发生全国银行挤兑事件,使政府认识到其金融系统的脆弱性,于是对“金解禁”采取了谨慎、拖延的态度。1923年9月关东大地震,再次使“金解禁”问题被搁置。1924年6月,加藤高明内阁成立,并随即发表了财政紧缩政策的声明,这被外界认为是为“金解禁”做准备,而声明公布后,海外投机资本大举买入日元,使得日元汇率急剧走升,又引发一系列社会争议。1925年7日,英国恢复金块本位,给日本人带来了强烈的心理冲击,社会对“金解禁”的呼声越来越高,随后日本政府加快了“金解禁”的准备工作。
1927年爆发昭和金融大恐慌,不久后,政友会的田中义一出任首相,但田中内阁对重建金本位采取了拖延的消极态度。1929年7月,田中内阁因处理皇姑屯事件不当被迫全体辞职,民政党的滨口雄幸被任命为首相,与此同时,在日本财政界拥有巨大影响力的井上准之助担任滨口内阁的大藏大臣。
▼图:井上准之助,日本近代历史上著名的银行家、财政家、家。分别于1919.3-1923.9和1927.5-1928.6任第9代和第11代日本银行总裁,且分别于1923.9-1924.1和1929.7-1931.12任第23代和第30代大藏大臣。他也是推动日本1930年实施金解禁的核心人物。图片来源: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NationalDietLibrary
井上准之助力主解禁黄金出口、对外恢复金本位,他认为,日本经济在整个20世纪20年代长期处于低迷状态、且危机频发,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对外恢复金本位,这与国际潮流背道而驰。在任职滨口内阁的财相后,井上准之助立即着手重建金本位的各项准备工作。
1929年11月20日,日本大藏省官员津岛寿一与英美银行团签约,获取了总额1亿日圓,这为金解禁做了最后的准备。紧接着当月21日,井上发表了“明年1月11日将果断实行金解禁”的大藏省令。
1930年1月11日,日本如期正式解除黄金出口禁令,且对外恢复至战前的金平价,长达十二年的之久的“金禁令”正式废除。这一行动也标志着日本在一战后正式对外重启了金本位,日本也是一战后最晚重启金本位的主要工业国。
脱离金本位
日本重启金本位后,很不幸地遇上了1929-1933年全球经济大危机,在这场危机冲击之下,日本政府最终无奈宣布废除金本位。
1929年10月美股大崩盘,20世纪30年代全球大萧条以此拉开序幕。当时美股崩盘时,美国政界大多数人并未意识到危机已至,依然对美国经济前景持乐观态度,正是这种乐观的氛围,让井上准之助不顾危机之虑,而坚定地在11月宣布了“金解禁”。
1930年春夏之际,全球经济危机开始波及日本,而不久前的同年1月,日本才刚刚对外恢复金本位。由于重启金本位后,日本无法通过财政及货币宽松扩张来缓解危机,导致日本的经济危机全面恶化,企业倒闭、生产萎缩、失业率上升,政府财政陷入困境,股价和物价也都急剧下跌,黄金大量持续外流,各种社会矛盾也开始激化,“昭和时代危机”由此开始。尽管当时日本国内批评井上“金解禁”政策的声音不绝于耳,但作为财相的井上准之助,依旧在捍卫金本位原则,并未积极采取措施应对经济衰退。
受经济大危机冲击,英格兰银行的黄金储备遭到挤兑、大量流失,最终英国政府被迫于1931年9月宣布放弃金本位,英镑纸币不再能兑换成黄金,英国不再对外输出黄金。随后欧洲各国都相继宣布放弃金本位。
英国脱离金本位后,日本国内掀起抢购美元风潮,井上准之助一方面采取金融措施,遏制美元投机,另一方面大力鼓吹捍卫金本位的信心,以试图稳住人们恐慌情绪。
就在井上为捍卫金本位而战时,一场意外的政局变动,直接粉碎了他的金本位之梦。1931年12月,当时以若槻礼次郎为首相的内阁,在建立联合内阁问题上出现了分歧,最终若槻内阁因内部意见不一致而全体辞职,井上准之助也因此辞去了财相一职。
1931年12月13日,以犬养毅为首相的内阁成立,高桥是清担任大藏大臣。在就职当天,高桥发布声明表达了对井上“金解禁”政策的不满与指责,同时宣布日本再次禁止黄金输出,且日本纸币不再能兑换成金币。
▼图:高桥是清,日本近代史上重要的财政家、家,多次担任日本首相和大藏大臣。图片来源: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NationalDietLibrary
高桥是清宣布再次禁止黄金输出时,日本官方黄金储备已大量流失。到1932年1月末时,日本官方黄金储备锐减到4.3亿日圓,相较于1920年末时历史最高点12.46亿日圓,缩减幅度达65%。
自1931年12月高桥声明后,日本事实上完全脱离了金本位,无论是对外还是对内,黄金和日圓之间的挂钩关系已事实断裂,日圓对外币汇率不再遵循金平价原则,日本国内的纸币也不能兑现为金币,金币也随之退出流通,完全被纸币取代。
从1871年萌生金本位制,到1897年正式确立金本位,再到1917年对外中断金本位以及1930年重启金本位,最后到1931年12月脱离金本位,日本的金本位历程,可谓是一场魔幻之旅。
到1942年2月《日本银行法》颁行,日本从法律上正式废除了金本位,日本货币史上的金本位时期正式结束,从此进入信用纸币时期。
参考资料
日本“金解禁”政策史论,庞宝庆陈景彦,东北亚论坛,2013年第2期
日本近代货币制度的确立与甲午战争赔款,周爱萍,青海金融,1996年05期
日本金本位制重建的战略含义,董昭华,日本学刊,2013年第4期
论近代日本的悲剧藏相———井上准之助,庞宝庆,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日本貨幣史年表,日本银行货币博物馆官网
お金の歴史——日本貨幣史,日本银行货币博物馆官网
貨幣法御署名原本明治三十年法律第十六号,日本国立公文书馆NationalArchivesofJapan,archives.go.jp
金本位制–わかりやすく誕生や崩壊の歴史を解説,vicryptopix.com,2018/6/26
版权声明
本百家号“格物资本”发布的所有原创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稿、图片、漫画、音频、视频等,其版权均归属于本号及其运营者,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载、修改或发布。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