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消金界
腾讯近期加大了微粒贷推广力度,被业内认为是走出了全面开放的第一步。可这一次,却走得不够稳妥。
4月27日晚间,一则微粒贷分享链接刷爆了朋友圈。
点开链接后,用户可以查看自己的微粒贷借款额度;同时还可引导好友开通微粒贷、查看专属额度。
微粒贷规定,每邀请一位好友,首次成功查看微粒贷借钱额度,即可获得20元红包奖励,红包直接下发至当前微信账号下。
有用户表示,“一晚上入账上千元”。
相比C端用户的小额收益,微粒贷通过此次裂变式分享,收获更为丰厚。从业者预计,一晚上收获用户上千万。
欧易Web3钱包与DeFi收益优化器Beefy达成官方合作:据OKX Web3推特消息,欧易Web3钱包与支持多链的DeFi收益优化器项目Beefy达成官方合作关系,用户可以连接欧易Web3钱包在Beefy进行加密资产的链上理财。此外,用户也可以直接通过欧易Web3钱包的Discover板块搜索并进入Beefy投资加密资产。
据了解,欧易Web3钱包异构多链钱包,已支持近50条公链,涵盖钱包、DEX、赚币、NFT市场、Dapp探索5大板块,能够满足用户一站式Web3需求。[2023/2/14 12:05:54]
结合之前迹象,微信确实在加大针对于微粒贷的推广力度。
然而,微信此次在朋友圈公然通过利益引诱用户分享微粒贷链接,和之前禁止“通过利益诱惑,诱导用户分享以及传播外链内容的”明文规定严重不符。
数字藏品周指数回升9.9点至30.9点:金色财经报道,据同伴客数据显示,上周(2022年10月31日-11月06日)数字藏品国际周指数上升17.3点至31.3点,国内周指数下降1.1点至30.3点,数字藏品综合价值周指数上升9.9至30.9点。
备注:
· 数字藏品综合价值指数由同伴客数据与链境Labs联合研发,是对国际及国内当月市场热度最高的数字艺术品项目市场总销售规模的综合反映,以2021年11月份销售额的30分之7为基数,指数基值为100。
·国内周指数成分之一的幻核于8月16日发布平台终止运营公告,但销量已于7月10日后归零。为遵循去掉某一成分后指数计算结果无变化的原则,该指数使用幻核7/4-7/10的销售数据进行销售基数调整,并将新的销售基数作为8/14后的指数计算基数。[2022/11/7 12:27:35]
更有从业者认为,这种推广模式会带来集体性欺诈事件。
Yearn Finance不支持以太坊PoW分叉,旧版本的Yearn保险库许可功能存在风险:9月6日消息,Yearn Finance发布关于许可功能的安全公告,低于0.4.4版本的Yearn保险库具有许可功能,容易受到分叉网络中的重放攻击。Yearn不鼓励在其他分叉网络中的Yearn保险库中使用许可方法。
Yearn不打算在合并后支持任何以太坊工作量证明 (PoW) 分叉,并且不能保证除了官方支持的其他网络中的保险库的正确功能。如果之前在以太坊主网中使用过该功能,请使用该approve(spender, 0)功能重置permit限额,并使用一个非无限的到期期限。[2022/9/6 13:11:24]
4月28日上午,该则推广模式因为诱导分享,已遭官方喊停。
数据:Alameda向FTX转入约1.14亿枚BUSD和1700万枚USDC:金色财经报道,PeckShield监测显示,Alameda FTX Deposit钱包地址(0x83a127952d266A6eA306c40Ac62A4a70668FE3BD)向FTX转入约1.14亿枚BUSD和1700万枚USDC。[2022/7/11 2:05:10]
01、自己人打自己人脸
腾讯这种在朋友圈推广微粒贷的逻辑是,急需资金周转的人群,往往会聚集在一起。利用微信强社交属性,通过朋友圈社交裂变,将这群人变成微粒贷用户。
微粒贷当然不是该模式首位玩家。
京东也在自家APP上,通过“全民经纪人”模式,吸引用户申卡。每邀请一人申卡成功,即可获得70元奖励。
“但是和腾讯相比,京东并没有这么广泛的社交影响力。所以裂变效果会差很多。”一位接近京东人士说道。
举个例子,因为信用程度不同,每个人扫二维码后可获额度不同,额度大的用户可在朋友圈炫耀;额度小的,发个朋友圈,也能达到抱怨目的。
通过微信庞大的C端流量,上述行为无形中为微粒贷达到了“裂变传播”目的。
但据渠道商陈凯表示,微粒贷的推广模式,极有可能造成集体欺诈风险。
“这群急需资金周转、急需用钱的人,会变成高风险人群,很容易出现集体欺诈,会出现相互造假流水、假证明的情况。”陈凯说道。
有些类似于恒昌,小牛之前做过的线下3C分期项目,最赚钱都是这些代理商,名义上是虚假3C分期类消费,实质上只是做了一个套现。另一位从业者表示。
微粒贷的这种推广模式,有可能将这种线下配合欺诈行为上升到线上,给风控带来了很大挑战。
另外一个令从业者关注的原因,本次微粒贷推广模式,正是之前腾讯明文禁止的“诱导分享”。
2019年10月18日,微信修正了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并明确规定,通过利益诱惑,诱导用户分享以及传播外链内容的,包括但不限于以金钱奖励等方式,诱导用户分享以及传播外链内容的,将采取停止链接内容在微信继续传播、停止对相关域名或IP地址进行访问、阻止相关链接直接打开、在朋友圈对相关内容做不可见处理等处理措施。
以上内容被腾讯官方列为违规
然而腾讯自己却采用诱导分享为微粒贷吸引流量,难怪从业者普遍认为,该模式颇有“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意味”。
02、监管利好
从外部及内部两方面,不难看出腾讯宁愿违规,也要推广微粒贷的原因。
首先是腾讯自己的金融科技业务实在有些“增收不增利”。
从腾讯2019财报看出,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营收增长最快,全年增幅39%至人民币1014亿元,与游戏业务的1147亿元收入已经基本持平。
但腾讯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2019年的收入成本,同比增长35%至人民币738.31亿元,主要是随着金融业务的扩大,而导致支付相关及云服务的成本增长。
在金融科技营收主力云服务和支付业务“盘子越大、亏得越多”情况下,将微信内部庞大的C端流量,尽快导流给以微粒贷为首的信贷产品,实现变现,成了微粒贷的首要刚需。
特别是从2019年初开始,第三方支付备付金全部上缴,导致腾讯失去了一大块利息收入以后,这种需求更为迫切。
另外一大动力,则来自于外部利好。
2020年初,在监管最新下发的《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第5条第1款明确规定,单户个人信用贷款授信额度不得超过人民币30万元。
“这对阿里腾讯都是利好的,30万以下的个人授信额度,极大程度上打击了商业银行在消费金融领域的优势。”陈凯说道。
像阿里、腾讯的个人授信产品,目前针对于C端用户额度都不小。相对于平安、招商等银行,其获客成本更低、风控能力更强。
此前商业银行很大一部分优势在于资金体量,能够给到用户大额授信。但在监管的“办法”规定里,很明显削弱了银行优势。
内部需求,外部利好,也难怪腾讯急切推广微粒贷产品。只是赚钱时,巨头也要注意吃相。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