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粒贷通过朋友圈推广被叫停:涉嫌诱导分享,易引发集体欺诈风险_APP:APP币是什么币

腾讯近期加大了微粒贷推广力度,被业内认为是走出了全面开放的第一步。可这一次,却走得不够稳妥。

4月27日晚间,一则微粒贷分享链接刷爆了朋友圈。

点开链接后,用户可以查看自己的微粒贷借款额度;同时还可引导好友开通微粒贷、查看专属额度。

微粒贷规定,每邀请一位好友,首次成功查看微粒贷借钱额度,即可获得20元红包奖励,红包直接下发至当前微信账号下。

有用户表示,“一晚上入账上千元”。

预言机DIA拟将3万枚ARB用于资助在Arbitrum上运行预言机所需的Gas费:6月9日消息,预言机DIA在社区提交一份题为《Oracle Gasdrop——一项通过Oracle Gas资金支持Arbitrum生态系统发展的资助计划》的提案,旨在通过提供赠款来资助在Arbitrum上运行预言机所需的Gas费,支持Arbitrum生态系统中新的DeFi项目的开发。

DIA表示,近期在Arbitrum空投中收到7.5万枚ARB,建议将其中3万枚ARB用来支持Arbitrum开发者。任何在Arbitrum网络上运行并需要Gas费来资助DIA预言机的项目都可以提交申请,其他规定将在适当的时候具体说明。审批机制将通过DIA的Snapshot投票系统进行操作,合格的投票者包括申请项目、DIA与Arbitrum的代币持有者。获得所需票数的项目将被授予1000枚ARB,并只能用于为DIA预言机提供Gas费。

该提案称,DIA DAO 可以在 6 月 15 日前提出其他替代方案来使用空投收到的 ARB,并将于 6 月 16 日使用 Snashot 平台进行投票,6 月 21 日公布投票结果。[2023/6/9 21:26:58]

相比C端用户的小额收益,微粒贷通过此次裂变式分享,收获更为丰厚。从业者预计,一晚上收获用户上千万。

Hut 8 CEO:该公司的重点是与美国比特币公司完成合并:金色财经报道,北美比特币矿企Hut 8在发布第四季度和2022年全年业绩后,管理层于周四上午与投资者进行了交谈。在Hut 8 Mining(HUT)试图与美国比特币公司的合并时,其整个比特币矿场的运营问题正在对其造成压力。

Hut 8首席执行官Jaime Leverton在周四上午的收益电话会议上向分析师询问进展情况时表示,该公司正在评估为矿工提供能源的机会,但没有给出任何具体的替代方案。Hut 8 确实收到了加拿大竞争管理机构关于其与美国比特币公司合并的不采取行动的信函,这意味着该机构不打算挑战此举。该公司的主要重点是完成合并,这将使其能够获得额外的采矿设备电力。[2023/3/10 12:53:15]

结合之前迹象,微信确实在加大针对于微粒贷的推广力度。

然而,微信此次在朋友圈公然通过利益引诱用户分享微粒贷链接,和之前禁止“通过利益诱惑,诱导用户分享以及传播外链内容的”明文规定严重不符。

Web3内容平台Mirror推出NFT订阅铸造“Subscribe to Mint”功能:3月9日消息,Mirror官方宣布,该Web3内容平台已推出订阅铸造“Subscribe to Mint”功能,目前已在以太坊、Optimism和Polygon链上部署,旨在支持创作者和藏家之间的互动,新功能将有两个潜在用例:

1、创世Drop,Web3项目可以发布内容并与包含项目徽标或符号的收藏NFT配对,然后使用“Subscribe to Mint”通过内容更新和后续NFT投放与项目受众互动。

2、推出可收藏NFT系列,持有者可以完成铸造NFT并鼓励新用户注册成为订阅者以参与未来NFT投放。

据悉,“Subscribe to Mint”功能对创作者是完全免费的,创作者将获得所售NFT的100%收益。[2023/3/9 12:50:42]

更有从业者认为,这种推广模式会带来集体性欺诈事件。

红杉资本合伙人Divya Gupta即将离职,任职期间负责加密货币和AI领域投资:金色财经报道,红杉资本合伙人Divya Gupta即将从该公司离职,Gupta在红杉资本从事加密货币和人工智能的种子期和早期投资,并在该公司工作了不到一年。

此前红杉资本就投资FTX的1.5亿美元损失向投资者致歉,不过红杉资本的一位发言人表示,他没有参与FTX的投资。消息称,FTX的内爆可能促使最活跃的投资者重新评估他们的加密策略。(The Information)[2022/12/7 21:27:28]

4月28日上午,该则推广模式因为诱导分享,已遭官方喊停。

自己人打自己人脸

腾讯这种在朋友圈推广微粒贷的逻辑是,急需资金周转的人群,往往会聚集在一起。利用微信强社交属性,通过朋友圈社交裂变,将这群人变成微粒贷用户。

微粒贷当然不是该模式首位玩家。

京东也在自家APP上,通过“全民经纪人”模式,吸引用户申卡。每邀请一人申卡成功,即可获得70元奖励。

“但是和腾讯相比,京东并没有这么广泛的社交影响力。所以裂变效果会差很多。”一位接近京东人士说道。

举个例子,因为信用程度不同,每个人扫二维码后可获额度不同,额度大的用户可在朋友圈炫耀;额度小的,发个朋友圈,也能达到抱怨目的。

通过微信庞大的C端流量,上述行为无形中为微粒贷达到了“裂变传播”目的。

但据渠道商陈凯表示,微粒贷的推广模式,极有可能造成集体欺诈风险。

“这群急需资金周转、急需用钱的人,会变成高风险人群,很容易出现集体欺诈,会出现相互造假流水、假证明的情况。”陈凯说道。

有些类似于恒昌,小牛之前做过的线下3C分期项目,最赚钱都是这些代理商,名义上是虚假3C分期类消费,实质上只是做了一个套现。另一位从业者表示。

微粒贷的这种推广模式,有可能将这种线下配合欺诈行为上升到线上,给风控带来了很大挑战。

另外一个令从业者关注的原因,本次微粒贷推广模式,正是之前腾讯明文禁止的“诱导分享”。

2019年10月18日,微信修正了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并明确规定,通过利益诱惑,诱导用户分享以及传播外链内容的,包括但不限于以金钱奖励等方式,诱导用户分享以及传播外链内容的,将采取停止链接内容在微信继续传播、停止对相关域名或IP地址进行访问、阻止相关链接直接打开、在朋友圈对相关内容做不可见处理等处理措施。

以上内容被腾讯官方列为违规

然而腾讯自己却采用诱导分享为微粒贷吸引流量,难怪从业者普遍认为,该模式颇有“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意味”。

监管利好

从外部及内部两方面,不难看出腾讯宁愿违规,也要推广微粒贷的原因。

首先是腾讯自己的金融科技业务实在有些“增收不增利”。

从腾讯2019财报看出,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营收增长最快,全年增幅39%至人民币1014亿元,与游戏业务的1147亿元收入已经基本持平。

但腾讯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2019年的收入成本,同比增长35%至人民币738.31亿元,主要是随着金融业务的扩大,而导致支付相关及云服务的成本增长。

在金融科技营收主力云服务和支付业务“盘子越大、亏得越多”情况下,将微信内部庞大的C端流量,尽快导流给以微粒贷为首的信贷产品,实现变现,成了微粒贷的首要刚需。

特别是从2019年初开始,第三方支付备付金全部上缴,导致腾讯失去了一大块利息收入以后,这种需求更为迫切。

另外一大动力,则来自于外部利好。

2020年初,在监管最新下发的《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第5条第1款明确规定,单户个人信用贷款授信额度不得超过人民币30万元。

“这对阿里腾讯都是利好的,30万以下的个人授信额度,极大程度上打击了商业银行在消费金融领域的优势。”陈凯说道。

像阿里、腾讯的个人授信产品,目前针对于C端用户额度都不小。相对于平安、招商等银行,其获客成本更低、风控能力更强。

此前商业银行很大一部分优势在于资金体量,能够给到用户大额授信。但在监管的“办法”规定里,很明显削弱了银行优势。

内部需求,外部利好,也难怪腾讯急切推广微粒贷产品。只是赚钱时,巨头也要注意吃相。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水星链

[0:0ms0-1:38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