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者的内在世界,这一点你绝对想不到
其实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并非是我日常工作涉及的范围。一般遇到有严重精神障碍倾向和先兆的来访者,心理咨询师必须转介给精神科医生。
精神障碍有大脑功能和结构的改变,与脑内某种神经递质的变化有关,需要药物或物理治疗来改善结构和功能。因此精神障碍患者通常以药物治疗为主,心理咨询为辅。
因为我最近接触比较多与精神障碍相关的个案,所以我想写这么一篇文章,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让大家了解这个群体,消除一些大众对这个群体的偏见和误解。
严重精神障碍主要包括六种,分别是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大众听得比较多的是精神分裂,今天我也主要讲精神分裂。
声音 | 普华资本蒋纯:区块链公链技术是互联网精神的继承者:12月20日,普华资本管理合伙人蒋纯发言表示,区块链公链技术是互联网精神的继承者,但是个早产儿,目前遇到很大困难和监管风险。而联盟链和其他区块链相关的密码技术会成为中心化数字社会治理的利器。近期机会不小,但是有时间窗口。创业公司要抓紧时机落地发展。区块链会和AI、物联网一起成为下一代信息革命的核心支柱技术,未来也会在隐私保护、数据流通等问题上发挥关键作用。(新浪)[2019/12/22]
严重精神障碍患病的因素包含生物学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今天不探讨生物学因素,我仅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
大多数人第一次接触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心里难免会感觉到恐惧。我也不例外。
我最初是通过美国的《飞越疯人院》这部电影对精神疾病患者和精神病医院有了一个大致的印象。这个印象是不太好的,我内心对此感到有些恐惧。
后来2017年11月份我去广州白云医院上课学习,这是我现实中第一次亲眼看到精神障碍患者。当时我提前到达医院,课程还没开始。我就准备先去医院一楼的小卖部买些食物做早餐。刚好我碰到病人们排队在等着买东西。他们隔着铁窗看着我,有些眼睛里充满了兴奋好奇,还带着笑容,有些是很呆滞的,没有表情的。我的心里是紧张和害怕的,不敢和他们对视。我甚至脑海里还自动幻想起他们冲破铁窗,突然向我攻击的场面。我匆匆挑选完东西就结账离开了。
动态 | 以太坊Plasma Group核心开发人员精神状态不佳,将暂时离开团队:以太坊Plasma Group核心开发人员Kelvin Fichter发布Twitter表示将要“离开”一段时间,对自己的状态进行调整。Kelvin Fichter此前也曾是明星项目Omisego的核心开发之一。 8月24日,Kelvin Fichter连发数条Twitter,表示自己状态不佳,在学习更多关于区块链空间和整个世界的过程中过于迅速,需要放缓脚步进行自我调整。他写到:“我被拉进了一个我还没有准备好去面对的世界。我还是个孩子。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明白,在这个世界里呆下去所需要的力量比我想象的要大。我花了更长的时间才明白这些力量只能缓慢而有条不紊地被影响。” 同时他认为区块链未来难以预测,没有人知道未来将走向何方,同样也无法判断发展方向是否为人们(自己)所期望的那样。 最后Kelvin Fichter表示:“所以我要离开一段时间。试图去找到一些存在感。我在这里提前向一些人道歉,(我的离开)这可能有些唐突,甚至是有些粗鲁。如果你想和我联系,我也会偶尔会查看我的邮件。”[2019/8/25]
中午吃完饭在医院闲逛,我看到医院里面有一些区域是有两三层楼那么高的防护栏。当时我看着这些防护栏,我心里想着原来他们就是精神疾病患者。他们好像是被关在另一种形式的“监狱”里,他们好像和我们是两类人,不在同一个世界。
声音 | IMF代理总裁:尽管数字货币存在风险,但不应完全压制这种创新精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代理总裁David Lipton表示,监管机构以及IMF需要加强监管以遏制与数字货币有关的任何危险,例如Facebook的Libra,但不应压制这种创新精神。风险包括新垄断、非法活动以及对金融稳定的威胁等问题。但这种由私人(非政府)支持的稳定币正在彻底改变数字支付系统,可加快支付速度并降低成本。这些新工具可能会使交易安全、即时,并且交易费几乎为零。
有些人直言Libra有风险似乎太草率了,这种简单的看法会“压制”并阻碍创新。他表示,没有人一开始就能知道技术的价值,通常这需要很多年,比如几十年的实验和适应才能找到答案。这些用在支付业务上的新工具,就像过去互联网给信息所带来的创新一样:使交易更安全,即时,而且几乎免费。[2019/7/19]
我天然地对于未知的那个世界有着不可名状的恐惧。
在我后来的职业生涯中,我也很少接触到这一类人。只是随着知识的增多,我不再对这个群体感到那么恐惧。
声音 | 华尔街资深人士:希望监管机构让Facebook恪守对Libra项目结构和精神的承诺:据ambcrypto消息,Streambed Media首席执行官,华尔街资深人士Michael Casey近日对Facebook的Libra项目发表了评价,认为该项目可能具有巨大潜力,但Facebook数据泄露的历史对该项目产生了负面影响。Casey表示,希望监管机构努力让Facebook恪守对Libra项目结构和其外部开源模式精神的承诺。无论对Facebook提取用户数据的能力存在何种担忧,都不会因为这种结构而暴露出问题。[2019/7/7]
最近接触得多了,我才发现原来这个群体是如此地普遍而年轻化,让我产生了新的感觉。
有一天晚上回家的路上,我突然想到,会精神分裂的人其实是很听话很善良的人。
声音 | 蔡维德:\"沙盒精神\"是当前区块链产业最需解决问题之一:据搜狐新闻消息,国内区块链权威专家、中组部千人计划学者、北航数字社会与区块链实验室主任蔡维德指出:“沙盒的精神是要协助小公司能进入大市场,这是当前区块链产业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但是中国现在没有这种机制,因此就由产业自发率先来做”,蔡维德说:“要想让区块链真正做到脱虚向实,前提是需要有产业秩序的建立。而由产、学界自主发起的产业沙盒,不失为产业秩序的建立过程中一个抛砖引玉的好方法。”[2018/10/6]
弗洛伊德认为完整的人格结构由三大部分组成,即本我、自我和超我。
也就是说,每个人至少有3个人格组成,也可以有3个以上的人格组成。
这3个人格相对应的状态也可以称为内在小孩、内在成人、内在父母。
内在小孩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受规则和道德的约束。
内在成人是可以维持工作生活良好运转的状态。
内在父母是对行为规范、道德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追求理想和完美的自我。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是人格完整的人。意味着这3种人格都需存在,并且相互之间要达到平衡。人格不健全者更容易患精神障碍。
在我们从婴儿到社会人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父母对待我们行为的反应,是使我们认知形成的关键因素。比如,父母认为哭是不好的。一旦孩子哭,父母哄不好就会打骂或威胁孩子。长此以往,孩子在潜意识里就会认为我是不能哭的,哭是会被看不起的,哭是会被攻击的。每当孩子有想哭的情绪时,脑海里都会出现一个声音制止自己。并且认为想哭的自己是极其糟糕无能的。
如果父母过于追求孩子的优秀与完美,只想要孩子的“好”,采用一些简单粗暴的方法去改掉孩子的“不好”,那么孩子必然是活在深深的恐惧之中,并且把父母的声音内化成自己的声音,变成了自己的内在父母。
当自己出现一些“不好”的行为时,不用父母出现,自己的内在父母就会开始对自己进行批判或惩罚。所以很多孩子会出现幻听或者感觉有人在监视自己就是这个原因。
实际上,父母认为的“不好”是永远会存在的。“好”和“不好”是相辅相成的。“不好”是去不尽的。把“不好”去掉我们也并不会因此变得完美。实际上是被砍掉了一半的力量。
兴奋会大喊大叫,摔倒了会痛会哭,被攻击了我们会想要回击,这不是很正常的吗?这些是我们的本能。
总有些事情我们是做不到的,我们必然会失败,这不也是很正常的吗?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内在小孩就像是我们的本能,内在父母就像审判者。内在父母总是看不惯内在小孩,要挑内在小孩的错,总是想要改变它,想要它强大起来。经常出现的句式就有:你不要/不能/不可以做......;你应该/必须/做......。
小孩和父母打架,谁会赢呢?正常情况下都是父母胜利。
严格来讲的话,这都不能叫打架。而是内在小孩单方面被K.O.。
事情的另一个真相是,本能是不可能被打败的。
那怎么办呢?
我那么地看不惯你但又永远干不掉你。你还要不断惹我生气,那请你滚吧,我眼不见为净。
你给我离开这具身体。让我一个人来操控这具身体,我一定会让它变得十分的“好”。
于是内在小孩和内在父母就分裂了。没了内在父母的鞭笞,内在小孩以前被压抑的所有东西终于可以重见天日了。
内在小孩把它以前遭受过的种种都回报给这个世界。
只有很听话很善良的孩子才会乖乖地一直服从父母的指令,对父母十分忠诚。
你让我滚,好的,我这就滚了,拜拜。
换一个暴脾气来的话,你凭什么让我滚?我和你干到底。干赢了以后我就是老大。
就算我干不过你,我还不会玉石俱焚吗?我死了,你难道还会存在吗?
恶人比如唐山打人事件的犯罪嫌疑人他们就已经把“不好”的那一面当做了身体的主宰者。他们简直比精神分裂症患者还更可怕,可怕至极。
说到这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很奇怪的事情。
我一直在说内在小孩和内在父母。内在成人哪去了呢?
内在小孩和内在父母在打架。内在成人扛着锅盖跑了呀。
写在最后:
在文章的开头已经说过,精神障碍是有大脑功能和结构的改变。它和其他的疾病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也是属于我们身上的某一器官出了问题。只是大脑有些特殊,它是神经系统最高级的部分,是人体的指挥中心。
如果我们的心、肝、脾、肺、肾出了问题,我们自然而然地就会去医院找医生看病吃药。那么大脑出现了问题,去找医生看病吃药也再正常不过。
精神障碍也是可以治愈的,也像其他疾病一样会复发的,它需要我们用心地去照顾它。
请正确地认识它,对它的恐惧和偏见不是患者的问题,而是我们自己认知的问题。
愿你我都被世界温柔以待。
文|邱雅露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