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取数字人民币消费券/红包在线上线下“买买买”、用数字人民币给亲朋好发红包……兔年春节期间,数字人民币成为消费新风尚以及促进消费回暖复苏的一股新力量。以京东场景为例,用户这个春节期间在京东使用数字人民币的交易额同比增长高达12倍。“用数字人民币来京东”已成为一大消费趋势,京东已成为消费者用数字人民币支付的首选主流平台。
今年春节,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的多个地方政府和商业机构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数字人民币促消费活动,活跃消费市场,提振消费需求。比如深圳在春节、元宵两期发放1亿元数字人民币红包,天津、温州、济南等多地也启动数字人民币消费券活动。京东数据显示,用数字人民币在京东买年货的几大活跃城市为广州、深圳、北京、苏州、成都、上海。
京东陶大程:三五年后元宇宙技术会质变,未来整个世界都将成体验终端:金色财经报道,在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元宇宙(Metaverse)”成为聚光灯下的主角。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京东探索研究院院长陶大程在接受专访时,他谈到了自己对元宇宙的畅想,希望通过构建元宇宙供应链降低实体经济参与数字经济的门槛,帮助实体经济完成数实融合的商业转型,创造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陶大程称,元宇宙目前还是前沿探索技术,目前还没有大规模使用。除了游戏、娱乐、虚拟NFT等场景,我们认为元宇宙更大的价值体现在产业上,一方面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全息人机交互和精准的数字重建、数字仿真,对整个产业界都会有极大效率提升;另一方面依托元宇宙链接产业上下游,构建数实融合的供应链,也能够帮助实体经济实现盈利能力的提升。[2022/9/5 13:08:51]
京东携手中国银行在春节期间开启的用数字人民币“买年货享优惠”活动,春节期间带动消费金额近4000万。用户购买部分京东自营商品在使用中国银行数字人民币钱包支付可得满145减20元、满89减10元等满减活动,受到全国消费者的踊跃参与。“过年期间我在京东给亲戚买拜年礼,用上了满145减20元的数字人民币支付满减红包,直接减免,方便又实惠!”苏州用户马先生此前开通了中国银行数字人民币子钱包,在京东买年货时在结算环节看到优惠活动,体验非常顺滑。
声音 | 京东集团副总裁裴健:区块链可降低协同成本、提高效率:金色财经8月17日讯,今日,京东智臻链区块链服务平台发布会在北京京东集团总部举行。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大数据与智能供应链事业部总裁裴健进行了《京东区块链服务平台及生态战略》的主题演讲。裴健表示,区块链技术的落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京东最先在区块链布局以使得京东技术的战略前瞻性布局得以落地。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之一的价值是使得系统各方的信息可信,降低协同成本、提高效率。[2018/8/17]
京东物流研发部负责人:区块链能降低商业成本:京东物流研发部负责人程岩在一个会议上就京东物流对区块链技术的应用研究进行了分享。程岩认为,区块链基于分布式、密码学、智能合约等技术,在参与方之间可信地传递信息,使得提升全链条协同高效性,降低商业成本,减少商业之间的纠纷成为可能。区块链可以为物流行业构建从生产、仓储到配送全环节产品管理的可追溯和可识别系统,为跨境物流等在复杂的国际供应链体系中安全交易、有效沟通提供了应用空间。[2018/5/18]
除了股份制银行,区域性银行也参与到数字人民币试点的潮流中,并将京东作为数字人民币消费不可或缺的场景。由北京银行主办,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承办的“丰收中国·数字京行——京彩年货节”活动春节期间面向北京地区发放数字人民币红包,将乡村振兴与传统春节活动结合,让新潮的数字人民币融入老百姓生活、同时也打通助民惠民通道。符合条件的用户登陆北京银行“京彩生活”App,可在活动页面领取红包,并在京东线上消费使用。
今年春节,除了地方政府、运营机构发放数字人民币红包之外,用户在社交场合下也用上了数字人民币互相发红包的新颖形式,进一步提升了数字人民币的使用活跃度。春节前夕,数字人民币App新增现金红包与专属头像功能,促使用户在社交场景下使用数字人民币。用户可以通过数字人民币App发放现金红包,也可以在各个平台领取他人发放的数字人民币红包。
伴随着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的“百花齐放”,数字人民币的新消费方式正加快走向千家万户。作为首批配合数研所展开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首批与工、农、中、建、交、邮储、招行七大行均开展合作的科技企业,京东科技自2020年开始便大力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并在数字人民币+社会公益、城市消费券、供应链金融等领域进行创新试点,在行业引领“数字人民币+”的趋势。2022年全年,用户在京东使用数字人民币消费金额超15亿元,同比增长超10倍。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