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T世界中从来不缺少机会,唯一缺少的就是发现价值的眼睛。
某数字藏品“共识群”中,曾经所有人都将这句话奉为信仰。
所谓“共识群”,即持有某款数藏的用户们为维系价格的抱团。
在数藏圈子里,此类“共识群”不计其数。当下二级市场遇冷的大环境下,建立“共识”已然成为了玩家驻守数藏的方式。
在他们眼里,数字藏品即危险又迷人,既有一夜暴富的幸运者,也存在因数藏而写下万字遗书的玩家。而随着监管趋严、行情冷落,有人萌生出退意,有人早就想走,却再也走不出来。
Lazarus Group通过社会工程学攻击窃取CoinsPaid 3700万美元:8月8日消息,黑客组织 Lazarus Group 通过 6 个月的社会工程学攻击窃取总部位于爱沙尼亚的加密支付提供商 CoinsPaid 3700 万美元。
CoinsPaid 表示,今年 3 月份,CoinsPaid 的工程师收到一份关于技术基础设施的问题清单,这些问题来自一家所谓的乌克兰加密处理初创公司。6 月和 7 月间,工程师们收到了虚假的工作邀约。
CoinsPaid 在报告中表示,7 月 22 日,一名员工以为正在面试一份收入丰厚的工作,于是下载了恶意软件,作为所谓技术测试的一部分。黑客组织已经花费 6 个月时间了解 CoinsPaid,包括团队成员、公司的结构等所有可能的细节。当该员工下载恶意代码时,黑客就可以访问 CoinsPaid 的系统,然后利用软件漏洞成功伪造授权请求,从 CoinsPaid 热钱包中提取资金。[2023/8/8 21:31:14]
但如果去查区块链、数字藏品,很多年轻人会感到,一是专业术语不好懂,二是分不清它到底是玩家口中的“造富神话”,还是另一些人口中的“韭王之王”。
3月被盗NFT总金额达1090万美元,其中74.9%在Blur平台出售:金色财经报道,PeckShield监测显示,2023年3月被盗NFT总金额约为1090万美元,比上个月减少32.72%,其中50%的被盗NFT在2小时内被迅速交易,74.9%在Blur平台出售,19.5%在OpenSea平台出售。[2023/4/4 13:43:54]
外媒:因孙宇晨被控欺诈,香港证监会或更难批准火必牌照申请:3月28日消息,据日经亚洲报道,尽管孙宇晨认为美国监管机构对他提出的欺诈指控不会影响火币(Huobi)全球在香港的牌照申请,但据相关律师透露,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证监会)在目前情况下更难批准火必的VASP申请。此前孙宇晨宣布将把火必总部迁至香港,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于3月22日公布了对其的欺诈和未注册证券指控,这将阻碍其申请进展,因为监管机构在得出结论之前要反复检查每一个细节,相关律师认为火必的申请过程或将大大延迟。[2023/3/28 13:30:30]
2022年春晚舞台上,国潮风浓郁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成为传统文化破圈的精品佳作。一个多月后,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携手阿里文娱推出《只此青绿》数字藏品纪念票,精选5张剧照和1幅书法题词,设计了6款纪念票,共发售24000张。
Grizzly.fi将推出与瑞士法郎挂钩的超额抵押稳定币:金色财经报道,DeFi平台Grizzly.fi正在推出与瑞士法郎挂钩的超额抵押稳定币。金色财经此前报道,DeFi平台Grizzly.fi在社区启动仪式上筹集2600万美元。[2022/8/23 12:43:52]
在保护作品数字版权的基础上,实现数字化发行、购买、收藏和使用。这是演出行业首款数字藏品纪念票,上线即被秒罄。数字藏品的形式多种多样,除了艺术画作,音乐、视频、3D模型、电子票证、游戏道具、表情包、虚拟地产、音乐专辑等等,都可以成为数字藏品。目前国内数字藏品遍地开花,因其具备收藏价值,炒作成风。此番微信多个数字藏品账号被禁,主要也是为了防范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
自2021年以来,数字藏品已成为火爆全球的现象级话题。一批又一批紧跟时代潮流的先行者尝试购买和拥有数字资产,从最初的加密收藏品迅速拓展到更多应用领域,包括头像、图片、画作、游戏道具、虚拟地产以及音乐专辑等等,从艺术到整个虚拟世界,数字藏品完全有可能成为一个时代节点的“引爆器”!
值得一提的是,数字藏品要形成虚拟世界的口碑效应和影响力,需要遵循以下四大基本特征:
一、独特的纪念意义。对企业来说,数字藏品的发行需要有独特的纪念意义,而不是凭空冒出来的。
二、发行方的权威性或者行业内的领先地位。类似于央行在特殊节点发行纪念币,发行方处于行业领先地位,自身品牌具有高度的知名度和被接受度,其发行的数字藏品更容易被认可。
三、稀缺性。从目前来看,一套数字藏品往往不会超过1万件,稀缺性是价值的要素之一。四、数字藏品本身的价值。藏品的艺术性、设计感或者大师价值的附加,让藏品本身具有可观赏性、珍贵性。
从平台、品牌、媒体和资本最近热烈讨论看,我们能很明确感知到一个趋势,作为下一代技术与商业的融合,为品牌带来可观的市场增量,而数字藏品就是这种增量的绝佳载体,也是探索新消费体验的标的物。
广受追捧的数字藏品,很大程度契合了数字化时代发展需要,迎合了年轻人消费潮流。但是,作为一种新鲜消费行为,在受到青年人的欢迎之际,也因其创新价值很难判断、投资回报难以保证,以及存在侵权等法律风险,不受待见,甚至有不少反对的声音。
可是,市场有风险,热度与争议并存,并不是全盘否定数字藏品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的理由。相反,利用新技术、新概念,以信息技术展现文物的价值,让更多文物藏品“线下线上”都活起来,增强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更能推动藏品文化发展。这个时候,对赋能文化消费创新不妨多点包容,让它有足够的时间去打磨、完善、提升,真正体现出其应有的价值!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