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web3”是对“web2”的改进。web2的商业核心逻辑可以理解为“羊毛出在猪身上”,信息和服务免费为用户提供,但用户数据可以用来精准投放广告,科技公司变成靠广告支撑的媒体公司。在web2中,用户可以创造内容,但其工作到头来是在为平台的发展做贡献,不能成为网络的真正拥有者。而在web3中,数字资产可被确认权属,用户可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付出工作并得到所有权作为奖励。如今web3处于“冰河时代”,深刻理解web3能让我们抓住时代的机遇。本文来自编译,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提到:“一个价值数千亿美元的全球产业几乎在一夜之间崛起,而如今它正在崩溃。”web3这个行业的价值在几周内估计已经下跌了65%以上。
而对于认真的“建设者”来说,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崩溃”都是建造的好时机。我从如今的web3“冰河时代”中看到了前所未有的机会。
1.历史周期:市场崩溃和新时代的到来
2000年4月中旬,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指数下跌了25%。它标志着被人们称为web1的时代的结束。到2002年10月,纳斯达克指数已经跌至低点,科技股从高点下跌了5万亿美元,即78%的市值。这就是“互联网泡沫”的破灭。
互联网时代是多金的,超过1000亿美元的风险投资为互联网的商业化提供了资金。我们能够从中吸取一些经验和教训,但其中一些是令人困惑的,比如20世纪90年代的箴言:“信息想要免费”。
在崩溃的废墟中,一些年轻的公司幸存了下来,其中包括亚马逊、网飞和谷歌。同时还有一些新的公司成立了,比如YouTube、Facebook和MySpace。到2006年,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出现了。正如《洛杉矶时报》当时向读者解释的那样,“现在,互联网的重点更多地放在了由在线广告支持的免费服务上,而在线广告一直在急剧增长。”
在危机中坚持下来的风险投资者接受了这种有争议的新模式。如果“信息想要免费”,那么也许这种商业模式就是真正的媒体模式。使用先进的技术来创建引人注目的消费产品,允许它们被免费使用,并利用丰富的行为数据来有效地匹配广告商和消费者。用户免费使用服务,但他们的数据会被间接地使用。这成为了我们现在所称的web2的基石,也是一大批令人眼花缭乱的科技公司背后的经济引擎,其中最著名的是Facebook和谷歌。
富邦香港CSO:虚拟银行成功试点证明香港金管局“金融科技2025”方向正确:金色财经报道,前众安银行行政总裁、现任富邦银行(香港)执行副总裁兼首席策略官许洛圣接受采访时表示,虚拟银行“由零开始”可以自定方向,从监管角度,香港金管局公布“金融科技2025” 策略时,第一个范畴为全面推展银行数字化(all banks go FinTech),他认为虚拟银行成功作出试点,反映这个方向正确,所有银行都应该采纳。(信报)[2023/8/1 16:12:13]
在这种模式下隐藏着一个简单的论断:如果动机恰当,人们会为服务工作。这种见解延伸到了第二波web2创新浪潮,也就是后来著名的“零工经济”。Uber这样的公司出现了,司机和乘客都欣然接受了这项创新。Uber只是一个“市场”,是“司机和乘客之间的媒人”,而媒人可以一路抽成。
零工模式造就了另一种成功。
然而,一条直通线连接了所有web2赢家。无论是零工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社交网络还是搜索引擎的用户,他们永远都不可能成为网络的所有者。他们可以是客户或“合作驱动者”,但在任何情况下,他们的工作都不能转化为平台的所有权。用户可能可以拿工资,但不可能享受企业的利益。能随着企业的成长增加个人财富的人仅限于“创始团队”、“投资者”,或许还有一些持有股票期权的员工。
平台的这种地位似乎是合理的。创始人建立了数据系统、算法、品牌和营销,他们筹集了资金,那么为什么“用户”要成为所有者呢?毕竟,在构想和推出产品的艰苦工作中,用户并没有出任何力。他们甚至都不是投资者。用户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2.web2:隐性成本
这个看似公平的交易在2015年开始受到质疑。有一种感觉是,这些科技互联网公司得到了太多的好处。交换变得不平衡。一些看似无害、友好的平台开始呈现出一种更黑暗的基调。人们开始谈论“社交媒体成瘾”、“丧失隐私”,以及后来的“虚假信息的兴起”等等。气候科学家可能把这些称为“外部性”,这些都是web2商业模式的隐性成本。
这些公司的市值非常之大,甚至突破了万亿美元大关,这比许多国家的GDP都要大得多,让人不免产生一种无力感:难道我们注定要永远生活在一个由不负责任的科技公司控制的领域里吗?而这些公司除了对其投资者负责之外,不向任何人负责。在这一点上,会有什么新的东西超越谷歌或Facebook吗?
Lens创始人发表对Curve事件看法:DeFi赋予了公众知情权,也容易受到不正确信息影响:7月31日消息,Lens Protocol创始人Stani发表对Curve事件看法:“虽然DeFi面向所有人开放,但是建立具有韧性的DeF难度很大且风险很高,在Curve的案例中,他们在协议层面做得很优秀,但Vyper编译出现问题导致DeFi风险将影响到整个系统,包括底层堆栈、EVM等。该事件损害有限,Curve社区能够处理,许多攻击是抢先运行的,但MEV机器人也向Curve归还了部分攻击资金。最重要的一点在于,DeFi赋予了公众知情权,也容易受到不正确信息影响,如金额和受影响协议等,造成了不必要的恐慌。”
Stani最后表示,社区需要找到正确的方式来共享准确的信息,减少任何不必要的FUD。[2023/7/31 16:09:22]
3.去中心化:web2缺点的解决方案?
2009年,一个名为“比特币”的项目启动。这听起来像是一个非常愚蠢和古怪的想法,99%的人对此不感兴趣。这是某种“数字货币”,就像游戏中的硬币一样。
但比特币背后是一项创新,它冲击了web2公司的建立方式的核心。至少在理论上是这样。比特币的设计者想要解决一个核心问题:在中间没有可信的中心权威机构的情况下,如何允许可信赖的交易?如果能找到答案,这将是个有趣的问题,意义深远。
比特币最初是一种游戏,设计者做出了如下承诺:
比特币的发行量永远不会超过2100万。
每个比特币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这意味着它不能被伪造。
新比特币的创造将与社区所做的“工作”相关,它们必须被“挖掘”。随着时间的推移,挖掘的过程将变得更加困难,也就是说越早加入这项工作得到的奖励越多。
所有这些都将由一个分布式网络控制,没有一个可以信任的权威中心机构来做出正确的决定。
不可思议的是,这些承诺成真了。人们为了好玩试图打破这些所谓的游戏规则,但设计者紧守自己的承诺。因为他们坚持不懈,故事开始变得有趣,比特币的价格开始上涨。早期的参与者购买比特币是为了娱乐和游戏,现在他们发现自己的比特币价值数千美元,然后是数百万美元。比特币的疯狂发展超出了大多数人的预料,甚至造就了一些比特币投资者的神话。所以公众和媒体都注意到了比特币,因为这些故事太酷了,不容忽视。
声音 | 复旦大学沈逸:构建正确监管体系是保障区块链技术及其应用良性发展的必要前提:10月31日,复旦大学网络空间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沈逸发表文章《精准把握区块链技术,扎实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文章指出,辩证看待区块链技术及其运用,构建正确的发展战略与监管体系,是保障区块链技术及其应用良性发展的必要前提。从已有的实践看,避免区块链技术及其应用过度聚焦于加密(虚拟)货币和单纯的支付方式创新,预防区块链技术应用催生新的金融泡沫与监管风险,聚焦区块链对实体经济以及治理能力体系具有的积极效用,是全球主要国家的共同选择。在比特币发源地美国,监管机构对此类风险的防范和监管,表现出了高度的重视,此前引发广泛关注的脸谱公司准备发行基于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加密(虚拟)货币“天秤币”在萌芽阶段即遭遇强势监管,就是典型。(中国网)[2019/10/31]
2013年,一种有趣的“币”被推出,名为以太币。以太币是以太坊的一种数字代币,被视为“比特币2.0版”,采用与比特币不同的区块链技术。
它不太像比特币,不仅仅是“钱”,它还有另外一组属性。以太坊是一种协议,让人们使用支持比特币的软件原则来构建技术产品和服务。它带有一些感觉很重要的短语,比如“不可信的交易”、“去中心化”、“工作证明”等,以及最重要的一个:“区块链”。
以太坊项目的创始人之一试图解释为什么这项技术与之前的技术如此不同,并在2014年提出了一个新词“web3”来描述它。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没有很多人关注它。
但这些话很重要。“赢家通吃”的web2公司在后互联网泡沫破灭时代走向了巅峰,仔细研究后,我发现这些话似乎击中了将web2公司推向巅峰的商业模式的核心。
毕竟,谷歌、Facebook和Uber提供的核心资产是什么?他们创造和管理的是数据库和软件。只要有人“信任”这些公司,他们的服务就会奏效。如果人们“信任”Facebook上的朋友,就会很高兴地与他们进行交流。如果销售婴儿服装的零售商相信“詹妮弗”是一位住在加州的新妈妈,对婴儿服装很感兴趣,那么Facebook就能获得零售商的广告收入。你可能“讨厌”Facebook,或者只是使用它,但不管怎样,关键是要“相信”它给了你你想要的东西。信任和仇恨可以并存,尽管不愉快。
声音 | 经济学家马光远:应制定正确的区块链产业政策:金色财经报道,经济学家马光远呼吁,中国需要吸取以前的教训,制定正确的区块链产业政策,在区块链的发展过程中,要真正激励在区块链技术方面取得突破的人,要激励真正的技术人员,而不是各种虚无缥缈的炒作。如何治理子,如何打击打着区块链旗号进行的种种炒作行为,这应该是中国区块链技术需要突破的第一个难题。[2019/10/30]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也可以构建一个可信的数据库和软件系统,而且中间没有一个权威中心机构呢?换句话说,如果你可以建立一个没有Facebook的网络会发生什么?
比特币做到了去中心化。那么在其他方面,我们能做到吗?
4.摆脱中心:一个用户拥有所有权的网络
以肯定的态度回答这个问题成了一个非常令人兴奋的命题。这可以说是具有革命性的意义的。如果你不需要一个中心权威,那么如何:
协调工作以建立产品或服务?
人们的工作有报酬吗?
战略是集体制定和决策的吗?
所有权如何分配?
这些不仅仅是工程问题,也变成了“社会契约”问题。这些问题让人想起了18世纪启蒙运动的探索。这些社会契约问题需要得到回答,然后被写入算法,也就是后来的“智能合约”(Smartcontract)。实际上,曾经的公司规章协议将需要作为区块链上的“不可信”实体而存在。
这些问题,以及以去中心化的方式使用区块链创新构建新产品和服务的方法,都是在巨大的外部成本的阴影下出现的。这也就是所谓的“”。
2018年之后出现的绝大多数加密项目都是由心态主导的。这个模式很简单:推出一枚“币”,然后说服人们尽早购买,然后尽快出手。
这种局式的模式很恶心,它玷污了“web3”。不过另一方面,这个“”也带来了大量的关注和资本。之后,市场崩溃了。2022年5月上半月,比特币下跌了约25%。就像2000年互联网泡沫崩溃时一样,以太坊和其他更多的项目持续下跌。
声音 | 安永中国区块链负责人:要正确认识共享、隐私和区块链的关系:5月27日,在以“区块链——数字文明的基石”为主题的圆桌论坛环节,安永中国区块链负责人王靖表示,要正确理解隐私跟共享的关系。就是要理解只要共享,数据泄露的风险就会提升,数据共享特别好隐私保护又特别好,没有免费的午餐,实现不了。但是共享达到的边际收益超过了隐私的泄露成本。第二要正确理解区块链和隐私的关系,区块链对隐私保护是革命性的。 本次数博会区块链高端对话由2019中国国际大数据博览会组委会主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承办。[2019/5/27]
5.正确看待2022年的崩盘
截至撰写本文时,所有加密资产的总价值已从3万亿美元下降到8000亿美元,下降了73%。到2002年,也就是互联网泡沫破灭18个月后,所有科技公司的市值跌幅达到76%。然而,以实际美元计算,2000-2002年的下跌比2022年的要惨得多。
当时,《洛杉矶时报》估计,这些web1公司的公共价值峰值为6.7万亿美元,相当于今天的11.4万亿美元。这个生态系统的峰值资本额几乎是web3的四倍,而当时的“互联网人口”总数只是今天的一小部分:约4.15亿,而现在是34亿。
在“人均”的口径上,每个“网民”的web3崩溃的成本约为每人65美元。在web1的崩溃中,这意味着每人高达2089美元。
请看下面的图表。
图片来源:Medium
打个比喻,web1的崩溃就像6500万年前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而web3就像最后一次大冰河时代。
这是规模上的根本差异。
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6.Web3的“冰河时代”:对认真的投资者来说是完美的时机
与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不同的是,2022年的投资者“弹药”更为充足,即投资基金承诺为私营企业提供融资的资金更为充足。根据合约条款,这些资金要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配置,要么返还给基金投资者。那么,市面上有多少这样的“弹药”呢?
这取决于人们如何衡量,如果非要给出一个观点,可以使用PitchBook搜索“风险投资”投资者希望投资“区块链”的资金,查询结果为470亿美元的潜在资本。全球有122家基金符合这一标准。有些公司很有名,比如安德森·霍洛维茨基金,有些则比较不起眼,比如弗吉尼亚风险投资公司。
2022年的470亿美元可能还达不到“天价”的标准。因此,在PitchBook中,如果把搜索范围扩大到任何明确拥有“区块链”投资授权的实体,这个数字会螺旋上升到760亿美元。在这760亿美元中,包括更可能被网络冰河时代“吓到”的投资者,如“对冲基金”和“企业风险投资”。这就是为什么“风险投资”这个标签在整个过程中意义重大。
风险投资基金是专门为长期投资而设立的。安德森最新成立的web3基金的投资期限为12年,该基金于上月关闭,引起了广泛关注。这意味着,如果你是该基金的有限合伙人,你会被告知,在2022年进行的投资可能要到2034年才会到期。别指望在那之前拿回你的钱!有45亿美元的投资都签署了类似条款。
在这种情况下,风投公司是否会“在意”冰河时代冲击web3?会在意,但不是你想象的那样。
如果你有12年的时间跨度,你可能会为在严寒时期投资而激动不已。严寒的气候对认真的风险投资者来说是极好的,甚至可以说是最好的投资时机。远比热带生态系统繁荣的日子要好。冰河时代对投资者有利,因为:
薄弱的团队和项目会被冷落,留下一群更强大的候选人来考虑资金分配。
来自“游资”的竞争趋于消失。这些“太阳鸟”讨厌寒冷。因此,风险基金获得了投资机会,早期估值下降,交易竞争减少。
风投正确地设定投资者的预期。这是一只长期价值投资基金,所以没有必要急于公开出售耐心投资是当务之急。如果你想获得短期回报,那就去投资对冲基金吧。
冰河时代的市场气候最适合早期投资。你可以一路骑着温度计来到热带时代,然后光荣地离开,从始至终,气候都是你的朋友。
当然,信奉那套“”逻辑的人很生气。他们是风险投资者的对立面,需要炎热的热带气候才能茁壮成长,才能炒作。严寒快把他们冻死了,不过这对我们真正的建设者来说是一件好事,我们正在艰难的事情上努力。
在“”思维下,启动web3项目要遵循以下步骤:
1.为项目定一个高高的价格,然后拿到钱。
2.从价格和金钱中产生兴趣。
3.用这个价格来证明你的web3想法。
4.创建项目。
图片来源:Medium
在冰河时代,由于天气寒冷,顺序颠倒了。现在的web3看起来是这样的:
1.在获得资金之前先创建项目。
2.展示新想法。
3.用最初工作的结果激发投资者/合作伙伴的兴趣。
4.根据数据设定一个价格,为项目提供资金。
这一顺序本质上是上世纪90年代初创企业风投的传统方法。以下是一些在聪明的投资者眼中,有前景的web3项目的信号:
该项目是否为生态系统的参与者创造了有意义的、长期的激励,以贡献有价值的工作来换取社区所有权?
该项目是否有能力通过攻击相同的市场,但以一种从根本上更可规模化、更可持续和更有竞争力的方式,推翻现有web2的统治地位?
是否存在一种使用web3代币经济学的自我维持的经济模型,在没有代币经济学的情况下,绝对不可能在web2中复制?
是否存在一个为代币持有者创造流动性的巨大可持续市场?
每一个问题都是深刻的。其中一些,尤其是最后一个,明确地与“”模式相矛盾。
7.代币化经济中的所有权
在web3的世界中,网络是去中心化的,参与者通过对网络的生产性贡献获得部分所有权。因此,该网络中的代币既是一种资产,也是所有权的一部分。它非常像证券,关键的区别在于你不能发行更多的证券,因为总发行从一开始就有上限。
代币是通过社区认为有价值的工作而获得的。和web2一样,这也将是一个“赢家通吃”的动态系统。但与web2不同的是,web3的赢家将由该网络的参与者所有,而不是由像Facebook这样的大公司所拥有。
在这种情况下,允许非贡献者仅为了金钱而赚取代币对生态系统是有害的。这是web3未来必须理解的一个关键区别。公开销售代币的行为如果真的发生了,本质上将与项目的发展和健康不一致。它们会吸引投机者和短线交易者,并创造一条无需贡献工作就能获得价值的途径。
市场擅长解决这些难题,在web3项目如何自我维持和长期融资方面,还有一些创新有待完成。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与21世纪初那个自相矛盾的时刻并没有太大不同,当时人们清楚地意识到,如果“信息想要免费”,科技公司就必须变成靠广告支撑的媒体公司。尽管这种想法在当时听起来很疯狂,但它最后成功了。
在web3中,“付出工作并得到所有权奖励”的想法现在听起来很疯狂,但最终也会成功的。
冰河时代是“建造房屋”的好时机。你准备好了吗?
译者:Jane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