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极了曾经的AI,2022年,元宇宙在互联网语境里已然袪魅。
此前,大众一直将更名Meta的Facebook视作笑谈,奚落着其一路飘绿的股价,嘲笑着那虚拟演唱会里模型粗糙的小人儿们。后来者百度,同样未能摆脱被讥讽的局面。
但在商业世界,元宇宙却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一边仍是高举大旗带头冲锋的资本们,一边是那些曾被认为不可能下场、却又接连下场的巨头们。从映客更名映宇宙,到腾讯成立XR部门,再到Meta、微软等科技巨头成立元宇宙标准论坛,这场热潮,或许还远未到泡沫碎裂之际。
纵使玩家们不断下场,现阶段元宇宙场景端却仍处于不断碰壁,探索刚需的阶段。体量相对较大的Meta与腾讯采取的是软硬件并行的打法,在探索应用的同时试着拿下硬件入口;百度、映客等玩家则是软件先行,在虚拟世界先行圈地。
只是,纯粹的硬件设备也好,游戏、社交应用也罢,最终都落于需求,如果没有用户,一切都是空谈。为此,众玩家均踏入了寻找用户的征途。
宅男撑起元宇宙?
踏入元宇宙河流的玩家们,普遍找到了两个切入领域,游戏与社交。
其中,社交应用面向大众,成本较低,又极具想象空间,自然揽获了一堆拥趸,百度希壤以及红极一时的啫喱均属此列。
谷歌更新隐私政策,允许抓取数据用于人工智能训练:7月4日消息,谷歌近日发布其隐私政策更新,现在允许其获取任何公开可用的数据并将其用于人工智能(AI)培训目的。政策更新表明,谷歌现在正在向公众及其用户明确表示,在线公开上传的任何内容都可以用于其当前和未来开发的人工智能系统的培训过程。[2023/7/4 22:17:32]
但现阶段,这一路径却桎梏在前。普遍来讲,绝大部分元宇宙社交应用都很难规避用户拉新与留存问题。
拉新方面,一是技术水平受限于时代,厂商端不出普罗大众的杀手级应用;二是消费市场尚未成熟。即便元宇宙社交领域诞生出《半条命:Alyx》这类跨时代的产物,硬件门槛亦会将其扼杀于摇篮,对厂商而言费力而不讨好。
留存问题则更甚,以啫喱为例,即使能凭借新奇、精致切入市场,但究其内核仍旧是空洞乏味的,消费市场新鲜劲一过便将走向式微。也就是说,仅是单纯的社交,撑不起尚未成熟的元宇宙。
NFT项目Pudgy Penguins推出MVP灵魂绑定代币:6月13日消息,Pudgy Penguins宣布推出MVP灵魂绑定代币,MVP是Most Valuable Penguin(最有价值企鹅)首字母缩写,旨在表彰社区最杰出的成员。Pudgy Penguins社区每月将提名他们最喜欢的胖企鹅并决定谁最终获得MVP称号,MVP和每周精选的社区参与者将获得灵魂绑定代币空投。[2023/6/14 21:34:55]
社交路暂且走不通,游戏成为了仅剩的出口。亚马逊云“元宇宙解决方案”指向游戏产业,并搬出CAPCOM、EPICGAMES等游戏厂商为其背书;而领导腾讯XR部门的人不是别人,正是腾讯游戏副总裁沈黎。
相较于社交,游戏似乎更能满足用户对元宇宙的需求,也一度成为了虚拟社区引流的不二法门。以Meta虚拟社区HorizonWorlds为例,除社交属性外,其内置有各类游戏与活动,并为用户提供的创造功能,竭力将用户留在社区内。
只是,同样受限于技术水平,相较于《头号玩家》描绘出的终极形态,所谓的元宇宙游戏要么缺乏高精度画面带来的代入感,要么缺乏社交圈层所提供的归属感,表现的略显割裂。
以HorizonWorlds内置的小游戏为例,尽管能提供一定的趣味性,却无法说服用户长时间头戴VR沉溺于其中;而《半条命:Alyx》虽能使玩家流连其中,却并不具备前者那般的社交归属感。
一名比特币核心代码管理员已于本周四离开,当前拥有代码修改权限的仅剩5人:2月17日消息,一名比特币核心代码管理员已于本周四离开,当前拥有代码修改权限的仅剩5人,据比特币核心开发者Andrew Chow此前统计数据显示,自2009年推出以来仅有包括他在内的17人获得过更改比特币核心代码权限,包括中本聪、Martti Malmi (Sirius, sirius_m)、Gavin Andresen、Gloria Zhao (glozow)等。
分析认为,比特币核心代码管理员离开或与薪酬有关,数据显示比特币维护者的一年补助金从10-15万美元不等,相比之下谷歌公司的中级程序员薪水可达22.5万美元(外加福利、奖金和股票)。Coinbase在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文件中警告,比特币核心开发者的组织方式可能会限制比特币增长,这些人对代码所做的更改“可能会影响网络的速度、安全性、可用性或价值”。[2023/2/17 12:12:54]
显然,当下的元宇宙游戏距离“绿洲”尚有不小差距,而“由0到1”之前,布局元宇宙的玩家们则正通过“小而精”的尝试,探寻迷雾之路。
基于此,在厂商眼中里,相较于对立面“现充”,那些沉溺于虚拟世界的宅男们自然成为了元宇宙游戏的最好的承接。毕竟在当下的圈层化趋势之下,多以同好为纽带的宅男们既抱有技术新意,亦有互动及归属感需求。
Circle Yield在偿还客户贷款后暂停新贷款:12月2日消息,USDC发行商Circle发言人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表示,公司旗下理财产品Circle Yield在偿还客户贷款后不接受新的贷款。而在几周前,随着FTX破产的蔓延,Circle将Circle Yield的收益率降至零。
据悉,Circle Yield以USDC为基础,允许人们将现金配置到基于加密货币的投资中,该投资由比特币超额抵押,并获得高于传统银行利率的收益率。
此前11月16日消息,Genesis加密货币借贷部门暂停客户赎回和新贷款发放。11月17日消息,Circle表示,Genesis是其理财产品的交易对手方,此产品客户未偿贷款为260万美元。(Blockworks)[2022/12/2 21:17:00]
以需求更切的游戏宅为例,大至游戏品类,小至游戏厂商甚至于单个游戏作品,皆有大量玩家抱团取暖。而这种跨越时间空间,依托同一种技术、消费同样内容所维系的高活跃“组织”,正是元宇宙不可多得的“小白鼠”。
只可惜,宅男宅女们似乎支撑不起元宇宙玩家们的想象,实际上,二者非但不“亲密”,更是流露着一丝水火不容的气息。
宅男向左,元宇宙向右
孟加拉国央行将研究引入CBDC的可行性:6月19日消息,孟加拉国财政部长AHM Mustafa Kamal表示,作为该国2022-2023财政年度预算的一部分,孟加拉国央行计划对引入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可能性进行可行性研究。
Kamal表示,全球许多国家都在研究CBDC,将其视为具有风险的私人数字货币的可行替代品。他指出,随着孟加拉国互联网覆盖率和电子商务行业的增长,有必要考虑这一替代方案,并补充说CBDC的主要目的是促进虚拟交易,鼓励创业企业和电子商务业务。(CoinGeek)[2022/6/19 4:38:47]
细数电子游戏、虚拟社交亦或是虚拟偶像等宅男串联起的圈层,很容易发现一个共性,即“热爱”。
且不谈为爱付费的虚拟偶像粉丝,游戏玩家的热爱源于对游戏内容的认可,为内容付费的逻辑亦贯穿了游戏产业数十年间;而在虚拟社交场景中,用户只有热爱身处的小世界,才会将真金白银换作服装、房屋、道具等虚拟载体,以彰显自己的个性。
虽说“热爱”一词时常和商业搅在一起,但就元宇宙而言,本质上二者是背离的——标榜元宇宙的厂商们,殷勤地献上作品,喃喃念着“今夜月色很美,而宅男们接过瞟一眼便丢在一旁,嘴里不忘附上一句“去你妈的”。
也就是说,宅男这一元宇宙厂商所认为的客群,其实是典型的“无价值用户”——说动他们并不容易,亦很难指望他们带来营收。就像是你很难说服一个B站二次元用户充大会员:他会指着番剧里的“圣光”质问你“就这?凭什么。”
这背后的逻辑在于,所谓的“热爱”,很容易演替为“苛刻”。在尚不成熟的元宇宙场景里,热爱游戏的核心玩家并不愿意在尚属萌芽的元宇宙应用中浪费时间,而建模粗糙的元宇宙社区对用户而言或许还没有厘米秀有吸引力。
当然,并非厂商不愿端出切合其需求的产品,但前述技术、市场均不成熟,以VR为例,想要脱离主机跑动画质前沿的游戏并不务实,即便强行堆砌硬件造出性能达标的产品,也势必会触达体积、重量、散热层面的桎梏——与其说是VR眼镜,不如说是蒸汽眼罩。
去年,IDC曾预测,2020-2024年AR/VR市场全球支出规模复合年增长率将达54.0%,高通亦曾透露Meta旗下VR设备OculusQuest2已破千万销量。
而近日,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公开表示,Meta或将推迟了2024年之后所有的AR/VR项目,并将今年出货量下调25-35%。消息一经传出,上游设备制造商歌尔股份市值蒸发百亿。
倘若消息无误,那吃了软硬件两支螃蟹的Meta,将率先砍单硬件入口,预示着本因为爱付费的宅男们,正再让厂商失去信心,而业界期许的AR/VR时代,或许还需更长时间才能抵达。从这个角度来看,不禁让人对腾讯和罗永浩捏一把汗。
而相比宅男,如今一窝蜂涌入各类元宇宙应用的,则是另一批人——伺机捞金的投机者,亦或是闻讯而来的小白们。
他们无需HorizonWorlds这类虚拟空间,也不将XR设备作为硬件入口,而是将落脚点置于P2E游戏,亦或是更为纯粹的“套概念”上面。
所谓P2E游戏,即一种类似“玩赚”模式的游戏,依托于区块链技术,玩家能通过游玩赚取NFT属性的游戏物品,并将其转换为现实货币。以《AxieInfinity》为例,用户主体并非宅男宅女,而是为“养家糊口”的人群。
去年,受疫情影响,菲律宾陷入经济停滞状态,约730万菲律宾人处失业状态。为维持生计,失去工作的人们纷纷开始游玩《AxieInfinity》,而在虚拟货币形势大好之际,玩游戏所赚到的钱一度超越了部分人本来打工的收入。相比之下,对虚拟生活品质颇为注重的宅男群体,并不会前往《AxieInfinity》打工。
而如果说P2E游戏尚有“游玩内容”连接宅男,那各种假借元宇宙外壳的资金游戏,其实际的追随者则全然是投机者。
元宇宙衍生而来的数字藏品便是很好的例子,在部分设有二级市场的数藏平台,暴涨与暴跌的故事几乎每日都在上演。今年5月,数藏平台ibox迎来暴跌,最大跌幅高达85%,纵使平台于6月紧急上线“元宇宙”板块加强背书,却难以掩住已被奏响的丧钟。
尽管基于公链的NFT似乎已兑现了元宇宙的价值,也在某种程度上提振了元宇宙产业,但远超常理的价格使其不得已将最核心的消费群体拒之门外。另一方面,NFT市场再怎么热络,终归同核心应用场景无关。
终
元宇宙概念爆发之际,几乎所有谈论元宇宙的文章里,都会提到尼尔·斯蒂芬森《雪崩》,用以阐述元宇宙概念的由来——这就像“赛博朋克”流行之际,互联网语境复刻威廉·吉布森《神经漫游者》。
而“赛博朋克”也好,元宇宙也罢,之所以吸引人,均因其描绘了一种“可行的未来”。
可同样是超越时代的概念,资本为什么会对元宇宙近乎疯狂,相反“赛博朋克”却只停留在人文艺术层面,或许单纯只是因为前者是个可以任人打扮的“概念”,而后者涉及的赛博格与义肢,讲不出什么动人故事罢了。
毕竟在某个关于元宇宙的线上课程里,主讲人在元宇宙架构一栏,插入了无代码、低代码、数字孪生、隐私计算、区块链、AI、云原生等技术,仿佛一语道尽了近年科技媒体的主流话语。
值得注意的是,前述赛博朋克之父威廉·吉布森曾以一句“未来已来,只是分布的还不太均匀”概括了圈层与科技的非对称关系。元宇宙正是如此,期待者们渴求着XR甚至“脑机”时代的到来,技术水平却将其幻想摔个粉碎,抢先驻足的公司们自然并不讨喜。
但客观地说,元宇宙与宅男并非二元对立,毕竟《头号玩家》上映时,为那些客观的游戏角色及片末亮相的高达涕泗横流的,正是宅男群体。
引用尼尔·斯蒂芬森的一句话:“当一座时钟的指针并为一线,当一根别针落入狭缝,当一些事情偶然发生的时候,一扇大门就会开启,小小的罅隙就会出现,透过这罅隙,便是对另外一个宇宙的惊鸿一瞥。”
而看似正背离元宇宙的宅男们,其实是在以“苛刻”守护着自己的精神故乡,进而等待着罅隙的到来。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