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货币交易的合同效力及风险防范_FAT:虚拟资产

2021年9月3日施行的《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整治虚拟货币“挖矿”活动的通知》对国内虚拟货币挖矿打击较大,不仅意味着继续在国内挖矿将会受到行政处罚,同时还会面临相应的民事刑事风险。同年12月15日,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发布比特币“挖矿”服务合同无效案,对投资者与相关的区块链从业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政府及行业协会等出具各种通知公告的背景下,投资者从事虚拟货币交易是否合规?如果不是非法金融活动,相关的民事合同效力如何?本文结合裁判文书网已公布案例及虚拟货币监管政策,对虚拟货币交易的司法态度分析,明确虚拟货币的性质,最后对虚拟货币交易建言献策。

虚拟货币交易的合同效力

?通过对裁判文书网案例检索,发现虚拟货币交易涉案类型包括但不限于买卖合同纠纷、委托合同纠纷、借贷合同纠纷等,总结虚拟货币交易的法院裁判结果共有三种,即合同有效型、合同无效型及不保护型。

声音 | 广州金融局局长邱亿通:广州所有虚拟货币平台均已正常退出市场:12月25日,2019广州金融(北京)招商推介会在京召开。广州金融局局长邱亿通在会上表示,广州所有的网贷机构都在有序平稳地退出,剩下极个别机构也正在按照国家和省的部署进行转型。此外,广州地区互联网股权融资、外汇交易平台、资管及跨界等领域经清理整顿均已全部完成,所有虚拟货币平台均已正常退出市场。(21世纪经济报道)[2019/12/25]

合同有效

部分地区法院认为虚拟货币交易并不违反现行法律和政策的规定,相关法律行为应受到保护,主要基于以下理由:

一是我国法律对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持肯定态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和《民法典》的相关法律规定,确认网络虚拟财产属于民事权利客体,其应受到法律保护。网络虚拟财产以数据形式存在,具有一定价值,可以“生产”、持有和合法流转。虚拟财产的权利主体可基于虚拟财产交易,让渡虚拟财产的使用价值,从而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

声音 | 胡继晔:虚拟货币势必需要更明确的法律定性:今日,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资本金融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胡继晔发表《胡继晔:数字货币带来的监管与法律挑战》一文。文中指出:我国目前的司法实践中还没有将虚拟货币的比特币进行明确的法律定性,造成在司法实践中的混乱。随着加密数字货币越来越走进普通人的生活,势必需要更明确的法律定性。(互金法治研究会)[2019/12/20]

二是BTC、ETH、USDT等虚拟货币属于网络虚拟财产。主流虚拟货币通过“矿工”“挖矿”生成,要获得虚拟货币,既需要投入物质成本用于购买专用机器设备、支付运算损耗的电力能源,也需要耗费相当的时间成本,因此,虚拟货币的获得过程凝结了人类抽象的劳动力。虚拟货币可以通过金钱作为对价进行转让,产生经济收益,具有价值型、稀缺性、可支配性等特点,符合网络虚拟财产的构成要件,应受法律保护。

动态 | 检察日报:对“虚拟货币”投资须保持高度警惕 最好不要碰:据检察日报刊文,中国人民银行等部委2013年12月发出的《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等部委2017年9月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都只是行政机关给予的指导性管理意见,对于虚拟货币的法律地位,我国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在此情况下,江宁区法院对因委托投资“虚拟货币”引发的纠纷,从法理、虚拟货币的本质属性、给我国金融带来的潜在风险出发,结合相关行政机关的指导意见,以判决形式否定“虚拟货币”的合法性,意义重大。“山寨比特币”等,此类虚拟货币号称不受各国央行管控,但每一笔投资有定向的投资对象(即卖矿机的机构,一般都在国外),只是很多投资者不知道而已。这种打着云矿机旗号的所谓虚拟货币基本上是圈钱的,其产生的虚拟货币没有长远投资价值,一旦卖矿机的机构破产,虚拟货币就将一文不值。此类货币的投资虽是个人自由,但国家对此类货币持否定态度,对此类投资须保持高度警惕,最好不要碰。[2018/9/26]

三是我国法律并未否定虚拟货币的财产属性,其可作为虚拟商品进行交易。根据《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和《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我国目前未认可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的货币属性,禁止其作为货币进行流通使用等金融活动,但并未否定虚拟货币可以作为一般法律意义上的财产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也未禁止其作为普通虚拟商品进行交易流转。

动态 | FATF:紧急解决虚拟货币的和恐怖融资漏洞问题:6.27-29在巴黎举行的会议上,反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代表们讨论了FATF的综合工作计划,紧急解决虚拟货币的和恐怖融资漏洞问题。FATF将继续积极监测并了解犯罪分子如何利用虚拟货币,以及转移资金支持恐怖活动。 FATF同意启动一项关于虚拟货币相关调查实践项目,以便在日益增长的风险下能协助执法。FATF已开始审查指导标准,确定是否有必要进行修改,以确认适用虚拟货币,同时考虑到FATF对不同国家的监管办法会有不同结果,将促进更一致的监管方法。FATF将于九月举行闭门会议,讨论FATF标准如何适用于虚拟货币。[2018/7/2]

虚拟货币的交易中,既不属于代币发行和融资,也不属于代币融资交易平台从事法定货币与代币、虚拟货币相互之间的兑换业务或提供定价、信息中介等服务,未违反金融机构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关于代币发行融资的各项规定,相关交易行为并未被我国法律命令所禁止,应属合法有效。

日本金融厅发布《虚拟货币交易现状报告》:4月10日下午,日本金融厅发布了《虚拟货币交易现状报告》,报告就全球范围内的交易现状、日本国内的交易现状及业务实态三个方面对当今海内外的虚拟货币市场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值得一提的是,报告用了相当长的篇幅详细介绍了当前市场中潜在的各种风险。[2018/4/10]

结合前述理由,法院认定虚拟货币交易并不违反现行法律和政策的规定,权利主体将其合法持有的虚拟货币交易,相关民事行为理应受到保护。

合同无效

部分地区法院对虚拟货币交易的效力持否定态度,认为合同无效。

合同无效后出现两种不同的裁判观点,一是按照《民法典》157条互负返还义务且按照各自的过错程度分担损失;另外一种是认定虚拟货币交易是非法债务当事人自担损失。

依据无效合同效力的相关规定处理

虚拟货币交易属于合同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者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等认定为无效,双方应当依据《民法典》第157条之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

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当事人就已经发生的给付互负返还义务且按照各自的过错程度分担损失。

非法债务当事人自担损失

?支持该观点的法院认为当事人之间的虚拟货币交易属于非法债务,属于相关部门禁止金融机构、支付机构以及任何代币融资交易平台为虚拟货币提供定价等服务为由认为虚拟货币作为虚拟财产缺乏合法经济评价标准,或者以交易的虚拟货币未经批准,会对国家法定货币产生冲击和影响并严重扰乱国家正常金融秩序为由,认为交易行为不受法律保护,进而从程序上否定了当事人要求返还虚拟货币之起诉行为的正当性,从而在否定合同效力之后继而否定双方当事人的返还义务,交易造成的后果和引发的风险应由投资者自行承担。

不保护

这种观点则认为法律不对此类交易进行救济,属于合同无效说的延伸。部分地区法院/仲裁机构对涉及虚拟货币交易的案件存在立案难或者立案后裁定驳回起诉等情形。此种情形出现的缘由主要是当前国内有关虚拟货币交易的行为并未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也会涉及到后续执行合法性及可行性的问题,因此法院会直接认定不属于民事案件的受案范围不予受理等。

虚拟货币交易应当注意什么?

有关虚拟货币交易的合同效力,即如何在法律上评价虚拟代币在私人主体之间的转让问题已阐述。目前有学者提出虚拟货币拥有一个可信技术身份,就会对虚拟货币进行交易成为可能,但有待于法律的进一步更新及技术的创新发展。

在具体虚拟货币交易过程中,建议投资者有几下几点事项关注:

约定虚拟货币与法币的兑换价值

在涉及虚拟货币的交易时,当事人签署纸质合同过程中,基于合同关系提出要求返还对应数量的虚拟货币,需要当事人在合同中明确约定虚拟货币与法币的兑换价值,比如约定“乙方出借给甲方USDT伍万枚,折合美元50000USD”,或者约定偿还的虚拟货币价值为某日某交易所某时的虚拟货币价值。总体上,在日后的涉案诉讼中可做到有依据可执行。

紧密关注国家政策法规

目前,国家对虚拟货交易的监管政策文件主要有以下:《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关于防范以“虚拟货币”“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及《关于防范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公告》,在虚拟货币交易涉案中,飒姐团队提醒,不仅要参考过往案例的司法裁判走向,也要洞悉国家监管政策,对虚拟货币交易行为更好的预判。

写在最后

2021年9月24日,十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以虚拟货币为基础,项目方不得不研发许多新型的衍生虚拟资产,而这些虚拟资产在币圈备受拥趸追捧,在未来虚拟资产将会是私人持有的可观财富。虚拟货币交易的合同效力势必对虚拟资产交易行为具备一定的指导意义。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水星链

[0:15ms0-1:523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