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1涨到12000,这不是某个数字货币缔造的爆涨神话,而是近一年来国内申请“元宇宙”相关商标的数量变化。
2021年元宇宙第一股Roblox的上市,将元宇宙之风从大洋彼岸刮到了中国,申请元宇宙商标成了大厂们竞相追赶的时髦。天眼查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国内已有超1.2万个名称中含“元宇宙”的商标申请。
在这串长长的申请名单中,除了阿里、腾讯、百度、字节等互联网大厂外,也不乏上汽集团、“蔚小理”、蜜雪冰城、富士康等汽车、餐饮、制造业的头部企业,似乎任何一个赛道的玩家都不想错过元宇宙。
至少从表面看,下手最急最狠、调头最决绝的是Facebook:公司名已改为Meta,股票代码从FB改为MVRS。公司创始人扎克伯格称,“我们希望在未来十年内,10亿人将能接触元宇宙,成为一个承载数千亿美元的数字行业。”
但这一波热浪里,自称天生充满好奇的王兴,面对元宇宙却格外冷静:1.2万个商标申请名单中不见美团的身影。
波场TRON首个RWA产品stUSDT总质押量突破5000万美元:7月6日,据官网数据显示,stUSDT总质押量已达到52,624,065USDT,正式突破5000万美元,APY为3.60%。
据悉,stUSDT是波场TRON生态中首个RWA(真实世界资产)赛道产品,现已通过去中心化平台JustLend DAO运行。stUSDT平台致力于通过智能合约在个人与机构投资者、加密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架设桥梁,提供面向所有人的更公平的RWA投资渠道。[2023/7/6 22:20:58]
王兴要实现“万物到家”的梦,需要百万骑手、地推铁军、团购站长、算法、配送黑科技,但铸成梦想的关键拼图里,并不包括元宇宙。
本地生活向左,元宇宙向右
美团的基本盘是本地生活,讲究的是即时性、刚需、落地的服务,而元宇宙似乎与之背道而驰。
Glassnode:资金外流减缓,稳定币市场需求或将回暖:5月13日消息,据Glassnode分析,由于市场参与者在 LUNA 暴跌后大规模赎回其 Token,总体稳定币供应量一直在经历严重的资金流出,最高一个月内流出额达到了 86 亿美元。然而,当从更高的时间维度去考察月度供应量变化时,可以看到稳定币的流出已经在减少,这似乎预示着对稳定币的需求开始回升,资本也正在重新流入数字资产市场。[2023/5/14 15:01:25]
通俗地讲,元宇宙是一个利用VR、AR、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人为创造出的平行于现实世界的人造空间,虽然元宇宙十分强调真实性、体验感、沉浸感,但终究是虚拟世界。
试图强调“更像真实世界”的虚拟世界,与讲究时效性、所见即所得的本地生活服务,从基因上就格格不入。
外卖餐饮、到店酒旅、新业务构成了美团最重要的三大业务板块,也是拉动美团在本地生活赛道上飞驰的三驾马车,而这三大业务又都最看重落地履约能力。
印度计划三个月内将CBDC用户基数扩大至100万:金色财经报道,两位知情人士表示,印度零售央行数字货币(CBDC-R)架构师的目标是将数字卢比的用户基数扩大到100万,并优先解决创建离线版本的挑战。
尽管印度储备银行(RBI)官员在3月份公开表示,他们的目标是在7月份前达到50万用户,但他们私下里希望达到这一数字的两倍。
一位消息人士称:“考虑到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们预计很容易就能达到100万用户的里程碑。”他补充说,达到100万用户的初步时间表是三个月。
印度储备银行正在进行零售和批发CBDC试点。零售CBDC试点在至少15个城市开展,有超过13家银行参与。印度的零售CBDC试点于2022年12月1日开始,在此后的四个月里有超过10万名客户参与。
印度央行行长Shaktikanta Das周四在媒体发布会上表示,印度数字卢比是最近在班加罗尔举行的G20会议上备受关注的话题。(CoinDesk)[2023/4/6 13:48:27]
反观元宇宙,最看重的是底层硬科技能力,譬如AR、VR、AI、5G等等,是否能为用户呈现出一个全真体验的虚拟世界。基于此,一众芯片、云计算、相关硬件公司最需要元宇宙,以此来强化自己提供硬科技的能力和形象。
万事达卡与澳大利亚稳定币平台Stables达成合作:金色财经报道,支付巨头万事达卡(Mastercard)正在推出与澳大利亚稳定币平台Stables集成的稳定币数字钱包。双方于昨日宣布合作,允许亚太地区 (APAC) 地区的零售客户在支持Mastercard的商家使用他们的稳定币。此次合作涉及由Stables构建的仅支持稳定币的钱包,并配有Mastercard支持的支付卡。(Cointelegraph)[2023/3/21 13:16:09]
既然是为打造另一个真实世界,所以其中又贯穿了社交、内容、娱乐。因而腾讯、爱奇艺也需要元宇宙,甚至Soul还打出了“年轻人社交元宇宙”的旗号。
元宇宙以底层科技搭建虚拟世界的骨架,以内容、社交来填满血肉,丰富整个世界,最终,元宇宙的目标是“全真模拟”。
美团的本地生活生意则以履约能力为核心,以商品或服务的种类、配送速度为升级,“万物到家”才是王兴的星辰大海。
工信部批复组建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11月7日消息,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组建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等3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其中,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依托南昌虚拟现实研究院有限公司组建,建于江西南昌,股东单位汇聚了虚拟现实硬件、软件、内容制作与分发、应用与服务等环节的行业骨干力量。创新中心聚焦制约我国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建设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测试验证、检测、技术服务、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等平台,逐步构建覆盖虚拟现实全产业链的产业创新生态推动我国虚拟现实产业高质量发展。[2022/11/7 12:28:21]
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美团不断地增强自己的履约能力。这点从履约能力的基石——外卖骑手的数量上就能看出。据美团披露,2018年美团注册骑手数量280万,2021年已近1000万。
为了实现万物到家,从以前的送外卖到送万物,美团开始将更多资源向即时零售、扩充SKU上倾斜。发力元宇宙,从公司调性到战略协助都不是美团最佳选择。
要“轮子”而非“翅膀”
元宇宙的概念为不少公司提供了新故事,给不少梦想插上了翅膀。但相较于翅膀,一向讲究落地的美团,需要的是能更快着陆的轮子。
2020年,王兴曾在美团10岁生日时发表内部演讲称:“未来10年,将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去年10月,王兴将美团的战略从“美食+平台”改为“科技+零售”。
以外卖为核心业务的美团,一直让坊间觉得其科技味没有“饭香”浓郁,但美团的研发投入并不低。
美团2021年Q3研发投入为4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0%。加上此前两个季度的35亿元和38亿元,2021年美团前三季度的研发投入达120亿元,已超过2020年全年110亿元的投入。
以此计算,美团前三季度研发投入占比为9.3%,这一数字也超过了中国互联网企业平均研发费用占比。
据工信部统计,2020年我国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投入研发占比为6.2%。美团的研发占比也高于阿里、腾讯、京东等大厂。
虽然美团研发投入处于较高水平,但用途还是围绕本地生活服务的履约能力展开。美团CFO陈少晖称:“现在的美团正用科技创新,来提升客户消费体验。”
2021年Q3,美团每天配送的外卖订单超过4400万笔。为了最大化提升履约能力,美团开发了配送调度系统,利用AI算法,综合考量骑手路线、天气路况、用户预计送达时间等因素,自动分配订单并选择最优解。
美团还在无人配送领域持续投入,目前已拥有无人机、送餐机器人、仓储机器人等。王兴曾透露,疫情期间美团在北京顺义区完成了超15000单的无人配送实验,并在深圳完成了无人机送餐的测试。
不论是调度算法亦或无人配送,出发点都是提升履约能力,试图全链条提升服务水平、提升用户线下体验,而以线上虚拟为基本面的元宇宙,对于美团来说鲜有投入的必要。
谁比元宇宙更重要?
相比抢占元宇宙的高地,在中短期内,美团还有更紧迫的事。
反垄断罚款之后,外卖依旧是美团最强大的现金牛。虽然外卖业务的护城河依然稳固,但增速已明显放缓。去年Q3美团的餐饮外卖营收264.8亿元,净利润8.76亿元,环比Q2的24.47亿元已大幅下滑。CFO陈少晖展望称,2022年Q1将进入外卖淡季,订单量会受一定影响,预计增速减缓的趋势还将持续。
美团还需更快地开疆扩土,让新业务站稳脚跟,尽快结束烧钱阶段。从2020年Q3以来,新业务已连续五个季度亏损,累亏超过362亿元。但相比于新业务烧钱速度的稳步增长,新业务营收增速却在下降,说明新业务已告别红利期,未来这一黑洞会更加趋向于“费力不讨好”。
简言之,老业务市场地位稳固但增长放缓,包括美团优选、共享骑行、美团闪购等在内的新业务板块则寄予了王兴“零售+科技”的厚望。但无论是新老业务,都需要线下强大的履约能力,并与地推、仓储物流、站长等节点串联起高效运转的链条。
美团的护城河不在于在元宇宙“飞”得有多高,而在于能切实提升本地生活服务质量的硬科技落地有多“深”。
除美团以外,滴滴、叮咚买菜、顺丰等以线下履约能力为核心的公司,也都在这场元宇宙热潮中保持着相对的克制和冷静。携程联合创始人兼董事局主席梁建章直言:“元宇宙无法替代真实旅游,不该替代真宇宙的探索。”
再回到美团,比起构建一个与自己主营业务弱相关甚至无关的“科幻未来”,王兴可能更在意如何讲好“万物到家”的故事,一如他此前的判断和态度:“无论多么令人激动的技术,最终的目的还是服务人类生活。”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