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2月7日,万向区块链董事长兼总经理肖风博士受邀在GSMA-5G创新与投资论坛发表演讲。在新冠疫情时代,5G技术在推动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的升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5G也在快速和其它技术,如区块链、物联网、云计算等融合。今年,“元宇宙”无疑是最火的概念,在这个领域中,5G或者说电信运营商有无用武之地呢?
肖风博士在演讲中以“元宇宙与电信运营商”为主题,解析了元宇宙的底层逻辑、分层架构、核心技术等,同时对于电信运营商在元宇宙中能扮演的角色,做了进一步分析。
不同的人对元宇宙有不同的理解,对于研究区块链七八年的肖风博士来说,元宇宙到底是什么?它是未来的必然趋势吗?且看下文整理的演讲内容。
万向区块链邹传伟:第三方支付可在数字货币应用推广中发挥作用:万向区块链、PlatON首席经济学家邹传伟表示,数字货币中,人民银行在做好技术标准和应用规范的基础上,支付路径、支付条件以及之上的商业应用会交给市场来做。尽管从支付清算基础设施的角度看,数字货币与第三方支付不一样,但第三方支付目前对各种应用场景的渗透以及建立的收单系统,可以在数字货币的应用推广中发挥积极作用。(21世纪经济报道)[2020/4/22]
非常荣幸有机会在这里分享我个人有关于元宇宙以及电信运营商在元宇宙中可以扮演的角色的看法。感谢大会主办方的邀请!
最近,元宇宙是一个经常上热搜的词汇,大家对元宇宙的看法也有非常大的分歧。有人说,元宇宙是一个巨大的、新的商业风口;也有人说,元宇宙是人类社会最大的一次内卷。我的看法是:如果人类固守在地球这个空间中,才是最大的内卷。我相信,无论我们是打算拓展地球的物理空间,例如寻找移民火星的机会,还是建设一个类似元宇宙这样的虚拟空间,都是人类社会对于打破封闭系统、引入新能量、减少熵增的一种探寻。
动态 | Web3基金会与万向区块链实验室等合作推进中国区块链项目:Web3基金会和Parity Technologies已经与万向区块链实验室和New Chainbase合作推出了一个Web 3.0训练营,这是一个旨在推进中国区块链项目的合资企业。Web 3.0训练营将支持团队构建公共区块链和分布式协议,以解决可扩展性、安全性和互操作性方面的挑战。全球基于Substrate的团队可在2020年3月15日前在Web 3.0训练营网站上申请。2020年4月下旬,12个团队将被选中,成为第一批由上海合作伙伴New Chainbase提供工作空间的团队。(CryptoNinjas)[2020/2/11]
我认为元宇宙是一个不管你喜不喜欢,它都一定会到来的新世界。我总结了如下几条理由:
第一,从“上网”到“上线”再到“在场”
从PC电脑、手机到VR/AR头盔、眼镜等,人类社会与虚拟世界的联系经历了三个阶段。
首先,在PC电脑阶段,我们和虚拟世界、互联网发生关系的主要行为模式是“上网”。我们需要打开电脑,在浏览器中键入一个网页,然后寻找这个网络。浏览结束后,我们把电脑一关就离开了。如果下次再要去找这个网站,我们还得在浏览器中键入这个网址,才能继续上这个网。这是基于PC和笔记本电脑的硬件设备
现场 | 万向区块链首席经济学家邹传伟:比特币在技术上是成功的:金色财经现场报道,2019年第一财经金融科技峰会12月1日在北京举行。在主题为《区块链与数字货币》的高峰对话环节中,万向区块链首席经济学家邹传伟认为,比特币在技术上是成功的,在架构上提供了现实可行的模板。但在辅助实体经济,特别是在支付领域是毫无意义的。
此外,邹传伟认为Libra锚定的是一篮子货币,但是其篮子(目标)是过于庞大,从这一点来看Libra是失败的。而从账户松耦合的角度看,其作为一种金融基础设施是成功的。[2019/12/1]
后来,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有了智能手机。智能手机以APP的形式为我们提供和网络的联系,我们的行为模式从“上网”变成了“在线”,“在线”模式的商业价值比上网的时候要大10倍。
未来,在元宇宙时代,VR、AR这些新的硬件设备将为我们提供“在场”的体验,这是人类和虚拟世界发生关系的新模式。我相信,“在场”的商业价值会比”在线”再大上10倍。像古代人类所说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样诗意的幻想,就有可能在元宇宙的时代实现。
金色财经现场报道,万向区块链首席技术官:完全没有中心是没有效率的:在新金融100人主题论坛上,金色财经现场报道,在新金融100人主题论坛上,万向区块链首席技术官罗荣阁表示,完全没有中心是没有效率的,而中心化却存在垄断,通过点对点加共识算法的多中心化才能符合解决博弈主体之间所存在的问题。[2018/4/27]
第二,从三维现实到二维屏幕再到三维虚拟现实
人类生活的现实空间是一个三维立体的现实世界,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平面的、二维的虚拟世界,而元宇宙将会给我们带来一个三维的、立体的虚拟世界。
三维的、立体的虚拟世界和三维的现实世界的巨大不同在于:在虚拟世界里,可以重组时间和空间,在现实世界里,空间是固定的,时间是不可回溯的。可是在三维的虚拟现实里,时间是可以被穿梭的,空间是可以被重组的,如你可以用数字化身遍历北京、上海、深圳的三个会场,在三个会场发表不同的观点,这些都是你的数字分身,都是你的观点。
第三,商业场景从物理空间扩展到虚拟空间
万向区块链实验室发起人肖风:ICO公开融资嫌疑大于IFO:万向区块链实验室发起人肖风:区块链上的硬分叉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因为不能达成共识而产生的分叉;而另一种是暴力分叉。只靠算力进行硬分叉的行为是不可取的。ICO公开融资嫌疑大于IFO,IFO是借助基础公有链流量发展的商业模式。[2017/12/22]
人类一直在寻找新的商业场景、新的消费需求。元宇宙会帮助我们把商业场景从物理空间拓展到虚拟空间,这种虚拟空间会使得我们的消费需求继续扩大10倍甚至几十倍,新的规模成本递减、规模收益递增的现象就会出现。
第四,从虚拟人物到数字人物
技术已经帮我们带来了虚拟人物、数字化身等数字化、虚拟化的人类。现在全球有70多亿人口,而这些虚拟的偶像和数字化身,有可能是现实世界人口的10倍,可能是700亿。如果我们在一个700亿的世界里从事商业,其规模一定比70亿人的商业规模要大很多。
基于这四点理由,我认为元宇宙必然会到来,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那么,元宇宙到底是什么?用一句话来概括,元宇宙是人类社会一个三维立体的虚拟世界。如果再细分一下,元宇宙包括虚拟社会的概念、数字世界的概念、人的意识世界的概念,以及元宇宙是一个可编程的世界。
我认为元宇宙有六层架构:
第一层是物理层,包括VR、AR、XR、MR这样的硬件。
第二层是数据层,在硬件设备之上,在互联网之上,万物互联能够数字共生。
第三层是算法层,如果真的要让所有人进入元宇宙,并在元宇宙里如鱼得水,就不能要求每个元宇宙的用户都会编程,因此低代码,尤其是无代码的AIGC以及隐私计算等技术将是元宇宙的基础。
第四层是治理层,元宇宙是一个虚拟空间,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的治理模式一定不会是完全百分之百相同的。在时间可以重组、空间无限大的虚拟空间里,治理层是一定是分布式的、自组织的和去中心化的治理方式。
第五层是激励层,元宇宙是一个新型的经济体,经济体里一定有自己的经济模式和激励机制。激励层需要用数字资产、数字货币和数字通证来构建一个新的金融体系和新的经济激励机制。
第六层是应用层,应用层的主要参与者是各种各样的内容创作者,从数字化生存或数字化生产的角度来提供内容。
我把元宇宙概括为这样六个层次,以方便大家理解什么是元宇宙。我从事区块链研究有七八年的时间,从从业者的角度来说,元宇宙的组织模型很有可能与以太坊等区块链的组织模式非常相似。元宇宙是一个去信任的网络。在数字世界里,我们很难把现实社会中依靠第三方组织这样的信任体系搬到元宇宙里面去。其次,元宇宙也一定是一个去中心化网络,是一个无需许可就可以随便加入或退出的网络。同时,它也是一个自组织网络,一个大规模协作的网络。
在对元宇宙做了一个概述之后,我想谈一谈元宇宙与电信运营商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
第一,技术
从技术角度来看,元宇宙对带宽、存储、计算等方面有非常高的要求,可能会比互联网时代的需求大上10个级别。例如,在3D环境中,所有3D的音频、视频、图像的存储需要一个巨量的存储空间。同时,3D环境中的任何一个过程或流程都涉及到巨大的计算,这些都会10倍地大于互联网时代的要求。所以,我认为电信运营商在带宽、存储、计算方面,可以扮演元宇宙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的角色。
在这里,我想特别提一下,数字经济的能耗可能会比工业经济大上10倍。所有人都进入元宇宙的时候,支撑每个人在元宇宙中活动所需要的带宽、存储和计算等方面的能耗,比8-9个工厂的能耗更大。所以,我们要尽量降低单位能耗,大幅提升绿色能源的比例,而不是指望降低或者限制全社会的能源消耗总量。
第二,角色
元宇宙里有四个角色:一是工具建造者,如英伟达Omniverse这样的虚拟现实技术平台或微软等;第二个角色是平台建造者,如Facebook或腾讯;第三类角色是应用的建造者,比如游戏公司Roblox或者如Disney这样提供很多应用的公司;第四类是内容创作者。我想电信运营商不仅可以在工具建造者里分一杯羹,还可以在平台建造者里也分到一杯羹。韩国电信就在建一个这样的元宇宙平台,方便大家在上面开会、社交、游戏、娱乐,毕竟元宇宙的基础是足够的带宽、足够的存储以及足够的计算。
第三,模式
从商业模式角度来说,电信运营商在里面也可以扮演一些角色。基于分布式的、去中心、自组织的元宇宙组织形态,电信运营商可以在里面建立一个平台,为开放的、生态型的商业经济体提供基础设施服务。这个基础设施服务不止是通讯服务,包括存储、计算,甚至包括存储计算之上的某些开发环境,如提供无代码开发的AIGC算法等。这都是电信运营商可以做的,但是不能建成一个封闭式的系统,必须建立一个开放式的、分布式的、自组织的生态型的平台。
非常感谢大家,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初步的、粗浅的看法,再一次谢谢大会的邀请,谢谢各位嘉宾聆听!
End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