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近年来,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发展,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得到应用,区块链被视作下一代互联网。从互联网的发展历程来看,最后的竞争往往会集中到生态与兼容性,并成为网络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在区块链领域也正上演这样的趋势,公链的新一轮竞争逐渐集中在“生态+跨链”。以波场链为例,近期拟计划成立超11亿美元的基金,专用于支持波场TRON生态繁荣发展,还推出了扩容跨链解决方案BTTC,实现了波场TRON、以太坊和币安智能链的兼容,寄希望未来在公链的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跨链:向万链互联迈进
所谓跨链,就是把同构或异构的区块链系统连接起来,实现链上资产与数据的互操作,是区块链向外拓展和相互连接的桥梁。跨链凭借着可以直接转换资产,无需再经过中心化交易所,以及操作流程简单的优势,需求与日俱增。跨链技术实现不同公链内外部信息、链上资产相互沟通读取,提高各链间的可扩展性、速度和延展性。跨链参与者并非波场一家,在波场入局之前跨链领域已有公链实现,其实平台间的跨链战争已然硝烟弥漫。因此,现在业界更应当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为完成区块链生态的良性循环奠定基础。
声音 | 包宇:中国政府的兴趣是吸引未来数字化的全球价值流量:银湖论坛发起人、深圳科创委数字货币国际合作研究课题负责人包宇今日在社交媒体上表示,24号,用局集体学习的形式,表达中国官方对区块链技术的态度,也有中国式智慧,从之前的运营商背景的区块链基础设施上线,到邀请陈纯教授讲课,这个准备至少在一年以上,说明从9.4之后,政府内部对区块链的布局一直在进行。因为LIBRA等因素,可能也提速了。
从顶层设计角度看,政府的兴趣不会是要去做具体项目,交易所,甚至主权电子货币。而是随着5G,AI,和全球数字价值网络的形成,以主权国家为单位的全球价值流量竞争新牌局。中国政府兴趣是如何吸引未来数字化的全球价值流量
这个和过去40年,改革开放,招商引资,吸引全球实体经济产能到中国是一样的逻辑。LIBRA被美国国会活生生逼成一个“美国项目”后,中美之间,这个层面的竞赛就开始了。
得数据者得天下,这里说的数据不是现在存在互联网公司服务器里的那些东西,而是未来数据确权,隐私保护,分布式以后,反应全球用户真实意愿和财富的数据。[2019/10/27]
作为跨链领域的先行者,以太坊自成立之初就因一直受到可伸缩性问题的困扰,目前仍在努力处理各种问题,网络严重拥堵和高昂的费用成为以太坊发展路上的阻碍。
声音 | 中国政法大学朱巍:可尝试用区块链的方式,职能部门统一连接到系统中获取个人身份信息:据中国新闻网报道,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认为,个人身份证信息之所以没能在政府各部门之间打通,是由于各职能部门间、职能部门内部间都有信息“孤岛”的存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站上,总局登记注册局回复一位网友投诉时表示,国家正在建设身份认证系统,以杜绝此类身份信息被冒用情况。在朱巍看来,这种身份认证系统如果是工商部门主导建立,会不会又变成一个信息孤岛?与其这样,不如尝试用区块链的方式,职能部门统一连接到系统中获取个人身份信息。[2019/2/1]
随着跨链协议之间的互操作性愈加多样化,DeFi协议之间的互操作性越来越复杂,跨链协议的资产规模不断扩大,已经趋于成熟的波场跨链协议生态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如果说区块链重新挖掘了智能合约的概念,DeFi则让智能合约有了更广阔的用武之地。与此同时,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特征本来有利于跨链的相互连通,但由于底层架构和技术路线不同,跨链互通仍然比较困难,与互联网基于TCP/IP协议实现的无远弗届的互联程度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动态 | 中国政法大学开设区块链创新课程:据中华网报道,中国政法大学日前首次开设创新课程《区块链与数字经济》,旨在积极推动通证金融和区块链技术的前沿理论研究、政策引导,助力扶持区块链行业健康发展。[2018/9/13]
互联网时代的TCP/IP协议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起来并成为事实上的标准,是因为其标准是完全开放的,可以供用户免费使用,且独立于特定的软硬件和操作系统,高层协议标准化,可以提供多种多样可靠网络服务生态。进入区块链时代,类似TCP/IP这样的协议一直都是稀缺品。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早在2017年,国际清算银行支付结算体系委员会和国际证监会组织联合发布了“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原则”,提出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资产的维护和存储方式,以及清偿债务、合同执行和风险管理的机制。该原则包括降低复杂性、提高端到端处理速度、减少跨多个账本管理基础设施的协调工作等。考虑到CPSS和IOSCO在国际银行界、证券界难以撼动的权威地位,参与数字金融的所有企业都不得不遵循PFMI。由于公链去中心化程度高,数据处理效率和交易效率自然就比较低,加之各公链彼此之间兼容性差,使得数据和链上资产难以高效跨链流动。
金色财经现场报道 中国政法大学金晶:智能合约不是一种真正的合同,而是自动执行程序:金色财经现场报道,在数字经济与政府监管研讨会上,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金晶指出,智能合约根本就不是一个合约,它只是一个自动执行程序,它的突出优点就是效率性,以及它的匿名性。如果将智能合约视为合同,会发现智能合约会从传统的合同规则体系中逃逸出来,我们传统的合同规则对智能合约相当于是不适用的。与其说智能合约是一种合约,倒不如说智能合约根本就不是一种真正的合同,把它理解为协议的一套执行程序,或者是履行机制更为合适。[2018/6/2]
生态:从垄断到网络兼容
金融和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两大车轮。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进一步深化,全球主要国家都在加快布局区块链技术发展。区块链生态中数字金融是一个重要领域,网络效应是生态的核心,也是公链下一阶段的重心,将对传统金融体系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
传统金融体系中的SWIFT系统是一个国际银行间非营利性的国际合作组织,它依据全世界各成员银行金融机构相互之间的共同利益,按照工作关系将其所有成员组织起来,按比利时的法律制度登记注册,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SWIFT系统支持几乎所有货币的支付,通过电文传输,使银行的结算提供了安全、可靠、快捷、标准化、自动化的通讯业务,从而大大提高了银行的结算速度。但其缺点是中心化的,成本较高。?
当前,各主要经济体均在积极考虑或推进央行数字货币研发。国际清算银行最新调查报告显示,65个经济体中央银行中约86%已开展数字货币研究,正在进行实验或概念验证的央行从2019年的42%增加到2020年的60%。如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瑞典、日本、俄罗斯、韩国、新加坡等国央行及欧央行近年来以各种形式公布了关于央行数字货币的计划,有的已开始甚至完成了初步测试。我国的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较早,截止2021年6月30日,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已超132万个,覆盖生活缴费、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消费、政务服务等领域。开立个人钱包2087万余个、对公钱包351万余个,累计交易7075万余笔、金额约345亿元。
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可资借鉴
学者普遍认为区块链3.0阶段是不局限于货币、金融市场,而扩展到政府、科学、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应用,核心是突出了生态的潜力与价值。这是“生态+跨链”的意义所在:生态提供了多元化的服务,跨链提高了应用的效率,而这也恰恰是区块链3.0能成为下一代互联网的根本。
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是生态中的重要应用。
以浙商银行为例,2017年8月该行推出了应收款链平台,是国内银行业率先在供应链金融中使用区块链技术的银行。近年来该行在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生态中取得骄人业绩:截止2020年12月已经与超过3300家大型核心企业合作,签发量超过10万笔,通过“区块链+供应链”并用,帮助了约2.79万家中小企业融资累计金额超3000亿元。浙商银行的应收款链平台实现了将产业链中无法多层级流转、无法拆分的应收账款资产转化为安全可流通的应收账款凭证-金票,建立了产业链上各参与主体与银行之间的信任机制。
未来基于区块链3.0时代更需要生态的完善,因此,波场TRON拟成立支持区块链生态的基金,希望如供应链金融应用区块链技术一样繁荣新的生态系统,促进区块链真正成长为下一代互联网。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