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作组近日公布了北京市首批结束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测试的三个创新应用,标志着北京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完成对创新监管工具的全流程闭环测试,我国金融科技监管框架落地实施初见成效。
从2021金融街论坛年会获悉,北京正成为金融科技产业集聚、创新引领效应凸显的新高地,在2020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城市报告排名中,北京列全球第一。北京将以发展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为契机,加速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金融科技创新中心。
首批成果正式“出箱”
产品生产制造、质检、库存、物流、销售等全生命周期特征数据采集并记录在区块链上,接入银行物联网服务平台及企业智能管理系统,就能实现产品全链条质量管控与信息透明;将区块链技术和供应链紧密结合,银行帮助链上中小微企业有效融资;把金融服务嵌入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提高金融服务交付效率和质量的同时还可以确保安全性和合规性……
Bitcoin Advisory创始人:比特币将“监管”政府:比特币咨询公司Bitcoin Advisory创始人Pierre Rochard发推称,法币通货膨胀为不负责任的大政府买单。比特币将“监管”政府。[2020/8/19]
近日,中国工商银行“基于物联网的物品溯源认证管理与供应链金融”、中国银行“基于区块链的产业金融服务”、中信百信银行“AIBankInside产品”三个创新应用历经超六个月的上线运行,完成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的全流程闭环验证,列入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工作的项目首次顺利“出箱”。
早在2019年12月,在人民银行支持指导下,北京在全国率先启动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也就是俗称的“沙箱监管”。2020年1月14日,首批创新应用向社会公示。北京已累计公示了3批次共计22项应用,在创新应用数量、技术应用场景及申请主体多元化方面保持全国领先。2021年4月,在前期分阶段征集金融科技创新应用的基础上,北京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作组向社会公告开展创新应用长期征集工作。
金融科技“监管沙盒”试点将扩围,非持牌机构或将被允许单独申请“入盒”:继北京率先启动试点之后,金融科技“监管沙盒”试点即将落地更多城市。在试点城市选择上,将配合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深圳、上海、雄安等城市或将入围。下一步,监管部门或允许符合一定资质的金融科技公司等非持牌机构单独申请“入盒”。另外,配套监管细则也将落地。相关监管部门将出台管理办法,对试点项目“入箱”“出箱”等一系列管理流程进行规范,完善试点应用的项目评估标准,优化风险防控机制。(经济参考报)[2020/3/19]
金融监管机构相关负责人认为,北京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首批项目成功完成测试,有利于金融科技企业的聚集和发展,对北京市建设国际一流的金融科技生态、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金融科技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动态 | 波士顿联储研究区块链“监管节点”:据coindesk报道,今年夏天,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正在开始一项新的区块链实验,将研究建立“监管节点”的可能性。据悉,该监管节点是一种监管监控工具,应该能够在未来连接到各种银行的区块链。波士顿联储高级副总裁Jim Cunha表示,该节点将关注不同银行之间的资金流动和结算。[2019/5/11]
数币冬奥场景落地近40万个
“花1分钱就能坐地铁,数字人民币真的‘太香了’!”市民石女士兴奋地把手机上显示“实付0.01元”的行程页面截屏,发了条朋友圈。北京市近日启动新一轮数字人民币试点活动,聚焦交通出行场景,越来越多的市民享受到了数字人民币带来的便利。
声音 | 央行王景武:试点推进“监管沙盒”机制 促进金融创新监管:据中证网,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王景武将在两会期间提出建议,试点推进“监管沙盒”机制。在王景武看来,“监管沙盒”为金融创新产品的跨业和跨地区金融监管提供了新思路,我国可选择粤港澳大湾区、上海自贸区等重点地区开展试点,积极参与“监管沙盒”机制建设。他建议,可由人民银行牵头,会同其他金融监管部门以部门规章形式制定出台“监管沙盒”制度。[2019/3/4]
据悉,开展此次活动意在深入推进数字人民币北京冬奥会全场景建设,深化金融科技、金融服务在民生领域的应用创新,提升“双奥之城”智慧水平,助力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北京此前已启动两轮数字人民币试点活动,市民积极开立数字人民币账户,商户也积极开通数字人民币支付方式。从支付消费到民生政务,数字人民币正加速走进市民生活。
围绕冬奥会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北京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全场景应用试点,对数字人民币使用开展了最广泛、最深度的压力测试。人民银行营管部党委委员、副主任刘玉苓介绍,围绕北京2022年冬奥会推动数字人民币在更多场景的试点应用,目前已顺利落地冬奥场景近40万个,实现交通出行、餐饮住宿等七类场景全覆盖。
市金融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霍学文介绍,目前北京数字人民币冬奥全场景试点应用正稳步推进,全市白名单用户数量占全国的15%,试点场景数量占全国的20%。2021年北京市的目标是把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扩展到“100万+”,并将在人民银行指导下探索数字人民币在预付费管理、供应链金融等社会治理和产业链金融等领域率先应用。
前沿领域力争取得引领性突破
近年来,北京建设了全国首个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集聚了一批金融科技领域的顶级智库和龙头企业,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国家数字金融技术检测中心、国家金融标准化研究院、金融网关、网联清算等一批重要基础设施机构在京落地。北京将突出数字经济、数字金融、监管科技等重点,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金融科技创新中心。
北京下一步将推动“监管沙箱”入箱机制更加市场化、更具包容性,为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的发展提供更多尝试空间,丰富“监管沙箱”参与主体,从目前以金融机构为主,逐步吸引更多科技企业乃至外资机构参与进来。北京还将稳步增加“监管沙箱”的弹性和示范效应,探索从最初物理区域内的测试扩展到行业服务范畴,增强试点项目社会推广能力。
应用场景是促进金融科技发展最好的“催化剂”。霍学文透露,本市将进一步建设常态化的金融科技应用场景对接发布机制,通过路演交流、揭榜挂帅、培育辅导、精准对接等多种形式,鼓励并支持底层技术、通用技术、监管技术广泛应用于金融领域。北京还将利用冬奥会等场景,在数字人民币等前沿领域先行先试,力争取得引领性突破。
北京正以金融街、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丽泽金融商务区为主阵地,打造金融科技创新示范区。霍学文介绍,本市将进一步加大培育引进力度,正在积极对接各大高校引进业界导师,共建实践基地,积极打造金融科技人才高地。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