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社
记者吴雨、陈健、毛振华
一夜暴跌30%、一个月价格几近“腰斩”、爆仓者两手空空……近期,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价格暴涨暴跌,激起围观者惊呼、投资者哀叹。从挖矿到交易再到融资,“币圈”乱象横生,监管整治已出重拳,投资者应远离虚拟货币交易炒作活动。
打着“数据中心”的幌子疯狂挖矿
荒凉的河岸边,一栋钢管、彩钢板等材料搭建的简易厂房中,一排排大铁架子上近千台电脑主机正高速运转,散发出阵阵热浪,风扇嗡嗡作响。
新华社旗下青年演说品牌“新青年”推出虚拟偶像“热爱”:11月19日消息,新华社微信公众号发文《你有一个来自“元宇宙”的好友申请!》文中介绍旗下全球化青年演说品牌“新青年”新推出的虚拟偶像“热爱”。[2021/11/19 6:59:40]
如果不是当地人,没有几个人知道这里是一处比特币“矿场”。给“矿工”送饭的车每日从四川省康定市姑咱镇出发,走过一段地图上都没有的土路,半个多小时才能到达。
像这样隐蔽在深山峡谷中的“矿场”在川西地区不在少数,“矿主”们盯上的是这里廉价的水电资源。他们不少以“水电消纳”为名、打着“数据中心”的幌子,从事着比特币挖矿。
“哪里的电价便宜,我们就往哪里走。”一名“矿主”告诉记者,春夏丰水期一般在川西地区挖,等到冬天他就“转战”内蒙古、新疆等地,利用火电继续挖。
新华社:百倍杠杆!疯狂的币圈带来“暴富”还是“爆仓”?:5月29日晚,新华社发布题为《百倍杠杆!疯狂的“币圈”带来“暴富”还是“爆仓”?》的文章,再次对虚拟货币表示关注。这是新华社在两天内第3次发问虚拟货币。
文章表示,让众多投资者一夜之间账面清零的背后,是“币圈”的期货合约交易。近年来,除了现货交易,期货合约交易逐步成为虚拟货币交易的重要衍生品。此类合约具有双向交易、高杠杆等特征。从表面上看,此类合约可以对冲风险,但更多投资者把其视为“一夜暴富”的工具。因为,加杠杆后,随着“币值”涨跌,收益也会成倍变化。虚拟货币的交易风险远不止价格剧烈波动,在交易炒作的背后还常常伴随着“庄家”操纵市场价格。业内人士表示,虚拟货币交易没有实物依托,价格容易被操纵。尤其是不少“空气币”发行技术模糊,发行上限不确定,存在巨量持有者,极易被“庄家”操纵价格。高杠杆下的爆仓,众多投资者两手空空血本无归,虚拟货币交易平台却在其中稳赚收益。
此前消息,5月28日晚,新华社发布了《1万台“矿机”一个月能“吃”4500万度电!挖的是“币”还是“坑”?》,就比特币“挖矿”带来的巨大能源损耗提出质疑。29日中午,新华社发布《加密货币,是金融创新还是“庞氏局”?》,再次就比特币等虚拟货币发问。[2021/5/30 22:55:57]
别看比特币是虚拟商品,但获取一枚比特币耗时耗力,需要根据算法通过计算机持续不断运算而来,俗称“挖矿”。市场上出现了专门用来挖比特币的“矿机”,有人大规模购进“矿机”形成“矿场”,没日没夜地“开挖”……
声音 | 新华社:有些领域“上链”效应明显 但“伪应用”不容忽视:记者调查发现,在金融、财政领域,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有利于降低计算成本,增强资产可信度,已经悄然实现在这些场景中落地。但在区块链应用推广过程中,也出现一些“伪应用”。比如,一些“区块链养鸡”“区块链文物鉴定”等所谓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数据仅仅存储在自己公司的服务器上,没有同步给上下游,随时可以被篡改,并没有解决信任问题。并且由于区块链技术涉及多方实体数据互联互通,应用落地及推广需协调多方机构,区块链平台建设和协调难度仍然较大。(新华社)[2019/12/11]
“随着比特币越挖越少,经营一家‘矿场’要面临更高的资本投入和更长的回报周期。”一位“矿主”告诉记者,以前是几十台、几百台购进“矿机”,现在动不动就是上千台。一些“矿场”一天就耗电上百万度,很多直接从水电站接线用电。
动态 | 新华社:地铁上「链」拟推进到全国:据新华社12月4日援引科技日报文章《地铁上“链”通多城 “全国通”有望提速》,文章指出上海地铁与支付宝区块链技术相结合实现了长三角地铁「通票」,目前长三角9城市民只需要用当地地铁APP,就能在其他8个城市扫码过闸机。上海地铁表示,预计12月下旬常州、兰州两大城市也将加入该阵营,进一步推进全国轨道交通二维码一体化发展。[2019/12/4]
还曾有一位“矿主”颇为得意地告诉记者,其在西南某地的“矿场”一年耗电量相当于三个市一年耗电总量。
业内人士表示,不仅是比特币,随着以太坊、狗狗币等虚拟货币不断问世,整个虚拟货币挖矿带来的耗电量正在爆炸式增长,并且这些“矿场”大多集中于我国,将对能源供给带来巨大压力。
新华社:坚决纠正脱离实体经济需要的伪金融创新:新华社:比特币等所谓“虚拟货币”危害和风险不断显现,招致监管重拳。“虚火”过旺且乱象丛生,“虚拟货币”形成的金融和社会风险隐患不容忽视。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金融创新要服务于实体经济,要符合监管要求,对那些披着“创新”外衣的伪金融创新行为甚至是非法金融行为必须重拳出击、及时遏制。[2017/9/17]
“币圈”投机交易风险重重
虚拟货币叫“货币”却不是真正的货币,不能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更不应进行投机炒作交易。但在利益驱使下,仍有人铤而走险,对“币圈”交易的虚假资产风险、经营失败风险、投资炒作风险视而不见。
——“庄家”设局操纵价格。业内人士介绍,包括比特币在内,绝大多数虚拟货币都存在巨量持有者,他们坐庄操纵市场价格并不困难。
“以某币为例,前10名持有地址拥有近40%的流通代币,只要巨量持有者目标一致,极易操控价格。”某虚拟货币海外交易平台负责人向记者透露,5月19日该币最大跌幅超50%,距离此前价格最高点不到三分之一,很多投资人损失惨重。
——借尸还魂,“空气币”屡禁不止。在政策重拳下,国内的首次代币发行几乎肃清,但不少平台把交易转移到海外平台,但发行宣传的主战场仍在国内,并想方设法绕过国内金融机构风控进行充值交易。
“最近狗狗币暴涨,我觉得人们对动物名字的币情有独钟,就又投资了柴犬币,短短几天上涨20多倍,可是近期价格暴跌,利润几乎全部回吐。”投资者刘鹏说。
在这种盲目投资心态的怂恿下,更多概念奇葩的“空气币”开始涌现,猫币、猪币、鳗鱼币层出不穷……这些没有实物依托、不具备应用价值的“空气币”,一旦潮水退去将给投资人带来巨大损失。
——杠杆交易放大投资风险。在虚拟货币剧烈的市场波动中,不少投资者加杠杆搏一搏试图“单车变摩托”,结果往往血本无归。
今年1月周先生携50万元资金进入币圈,没几个月账面资金就冲上300万元。而近期比特币连连暴跌,最严峻时他每隔几分钟就面临上万元损失。不甘心资金缩水的周先生孤注一掷,加杠杆想抄底,却不料比特币再度暴跌引发爆仓,300万元很快全部“蒸发”。
第三方平台提供的交易数据显示,截至25日15时,过去24小时内有超过14万人虚拟货币杠杆交易爆仓,金额达46.41亿元。而19日当晚,爆仓金额更是超过400亿元。
远离虚拟货币交易炒作活动
我国相关部门早已意识到虚拟货币交易炒作带来的风险,及时预警,多次出台举措予以整治。
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就联合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要求各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不得开展与比特币相关的业务。2017年央行等七部门叫停各类代币发行融资,并开展专项整治。随后,我国的虚拟货币交易平台和ICO交易平台基本实现无风险退出,人民币交易的比特币全球占比一度降至不足1%。
尽管如此,一些人仍在观望,维持“矿场”经营;部分虚拟货币交易平台仍能绕过国内金融机构风控,进行充值、提现、购买等操作。
近期,虚拟货币交易炒作活动有所反弹。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等相关协会联合发布公告,提示防范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5月21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的第五十一次会议明确提出,打击比特币挖矿和交易行为。
“下一步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开展虚拟货币挖矿和交易行为集中整治活动。”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建议,一方面,地方政府应对涉嫌挖矿的企业叫停招商引资,切断增量。综合采取电价、土地、税收、环保等手段,推动存量挖矿企业有序退出。另一方面,对非法参与虚拟货币交易、炒作或为之提供支持服务的机构、平台,应联合司法部门及时处置,提高违法违规成本,增加整治的威慑力。
专家表示,虚拟货币绝非“一本万利”的投资品,虚拟货币交易合同也不受法律保护。面对相关部门三令五申的提示和劝诫,广大投资者应增强风险意识,远离虚拟货币交易炒作活动,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