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
作者:邵宇,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以下观点整理自邵宇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上的发言
对数字货币的界定?
货币就是指M0、M1、M2,其中M0是流通中的通货、纸币、硬币,M1是M0加上活期存款,M2的范围则更加广泛。
数字货币究竟想替代M0、M1,还是要把M2全部替代掉,这是一个关键问题。现在市场观点比较保守,认为先替代M0,就是将流通中的通货都替代掉,以后消费者不用使用纸币和硬币了,直接使用央行数字货币。
但有人会问,这和微信支付有什么不同?两者还是存在不同的。数字货币是央行发行的,它可以穿透商业银行体系,即不需通过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体系就可以进行线下交易,这种交易会很方便,但具备可控匿名的性质,即一切交易信息在央行都有留痕,只是因重要性而有区别,重要信息会保留得久一点,不重要的信息则不被重视。这是现在的定义。
美股NFT概念股盘前涨跌互现,东方文化涨7.5%:美股NFT概念股盘前涨跌互现,东方文化涨7.5%,Liquid Media Group涨近5%,Cinedigm数码影院跌6.6%,淘屏跌2.5%。 (金十)[2021/4/13 20:14:33]
为什么要出现央行数字货币?我认为是受到比特币的刺激,特别是去中心化货币Libra的刺激,因为这是一个纯商业的、完全分布式去中心的、民间的机制发行的货币,所以主权国家认为受到了威胁,要通过自己的方法来树立自己的货币主权。例如当前M0、M1和M2都是由央行和商业银行共同管理的,而现在由互联网巨头来创造区块链,比特币的始创者甚至无从寻找,这对各国央行而言是一种应激反应。这种变化是很大的,变化带来的影响取决于数字货币究竟用于什么目的、停在哪个层次,我认为现在是在M0层次,但不排除未来会涉及到M1、M2,因为货币的功能就是定价、价值储藏、交易等,最终的最高层次是国际货币,国际货币由谁来做,这也会有争议。同时由于是数字货币,所以它符合现在经济的特性和便利性,但其背后的隐私保护问题也会带来一系列的深入讨论,不光是伦理问题,也有安全等各方面的问题。
声音 | 新东方副总裁张戈:区块链、平台、数据的立体方针:2020年01月12日,新东方副总裁张戈先生在“产教云主网启动发布会”进行了主题为《教育培训机构的三大隐形财富—数据、平台和区块链》的分享。会上分享到:目前来看,区块链更多的应用场景还是教育领域中、在虚拟货币转化中,未来的应用场景会跟“互联网+”一般,快速迸发。在“区块链+”的浪潮下,数据如果是点、平台就是面,区块链就是把多个面整合在一起的立体方针。有了数据谈平台才有价值,有了平台谈区块链才有意义。最后,张总希望高管都能够好好学习区块链,让技术腾飞、让教育展开翅膀,飞的更高、飞的更远![2020/1/13]
数字货币对现有货币政策、金融稳定和宏观经济的影响?
如果数字货币仅仅替代M0,那么即使全部替代,其影响也相对有限。考虑到反和非匿名化等问题,数字货币的推行会对监管层面带来一些帮助。
动态 | 中行上海市分行与上海对外贸易平台东方国际集团达成合作:中行上海市分行与上海对外贸易平台东方国际集团在11月7日的对接会上推出“中银—东方”星E贷服务方案,聚合贸易链条上各个环节的服务者,通过“东方之星”区块链、物联网、智能运输仓储等技术,为广大小微型贸易企业带来包括普惠金融、进口通关、物流仓储管理等全流程综合服务解决方案。[2019/11/10]
数字货币未来的影响则需要更多讨论。未来数字货币升级到M1、M2甚至M3的时候有什么样的影响?这个路径在短期内不太可能出现,这里更多是做一些预判。如果它对现有货币体系进行替代,M1层次尚可,到了M2层次,商业银行的派生层次全部由央行来确定,就会产生一个经济学或货币银行学中讨论最多的问题:货币究竟是内生还是外生的?如果货币全部为央行数字货币,理论上它是外生的,因此需要关注央行货币投放扩张到什么程度、整个政策扩张到什么程度。但实际上我们知道M2与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和抵押物密切相关,所以它又可能是内生的,当然这两者之间会有一个不断博弈的过程,考虑到中国对M2总量进行管控,体现在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和存款准备金率的扩张收缩。由于中国对M2总量进行管控,所以若现在双层投放的框架没有变化,仅仅用它来作为高能货币的一部分,则货币膨胀能力是比较有限的。
声音 | 东方证券:加密货币数量近一个月持续小幅减少 一级市场获投项目数量处于相对低位:东方证券周报(2018.11.05~2018.11.18)显示,截至11月18日全球加密数字货币2081种,近一个月内持续小幅减少,交易市场则持续增加至接近1.6万个。比特币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市值占比53.4%,以太坊市值占比10%,被瑞波币超越。在过去两周内企名片收录国内外区块链相关投融资项目23个,其中国内11个。从融资阶段来看绝大多数处于早期,其中战略融资、天使轮、种子轮占比超过8成。在全部23个获投项目中,数字货币交易平台占比最大且主要分布在国外地区。[2018/11/22]
但还有一种可能性。其实货币理论里最重要的是MMT,大家之所以会对央行数字货币比较敏感,主要是关注未来财政和货币政策是否会进行较高量级的连通。举个例子,若每个人都可以使用央行的数字货币,理论上每个人在央行都有一个账户,对应的货币投放就可以进行,那么扶贫的时候,是否可以直接给账户打入一千块的数字货币?这就是UBI,同样是向民众发钱,若通过商业银行层层发放可能需要很多手续,包括磨损等,而通过这种方式会更加便捷,当然这里需要一定的规则。
我认为短期而言,如果数字货币是替代M0的话,产生的影响相对有限;但如果替代M2的话影响会很大,但影响的路径取决于商业银行的双层次架构和央行之间的反应过程,以及以什么作为货币管理的主要抓手。另外数字货币可能有一些想象不到的功能,比如前面提到的财政转移支付等,这些可能在未来实现,也会改写传统教科书上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之间的关系。
数字货币未来的发展前景?
央行数字货币是央行在面临以下四个挑战后的一种应对:
一是BigBank。在原有的商业银行数据化中,货币政策存在问题,没有达到预期要求。
二是BigTech。数字货币出现不稳定或新的系统性风险,不管是Libra还是中国的第三方支付都如此。
三是BigCountry,即大国间的货币竞争,这一点与人民币国际化的逻辑类似。
四是大财政,即BigFiscal或MMT。央行要完成既有的保持经济增长、维持金融系统稳定、防范系统性风险的目标,又要有结构化的功能,并且要满足全球投资货币或货币竞争的要求。
我们大致认为下一次工业革命是由数字技术或者智能技术推动的,在所谓ABCD,即AI、Blockchain、Cloud、BigData之中,数字货币一定会扮演基础设施的角色,包括做清算、做支付、做定价、做交易、做储值,甚至可能承担国际货币的功能。当然这是一个美好的前景。所以,个人用户要对包括它原生的创造机制有所了解,未来每个人的钱包里肯定会有CBDC,也可能会有一些Libra,甚至可能会视情况投资一部分的比特币。大家对数字货币非常重视,它是未来世界的基础设施,也是必要的组成部分。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