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深潮
作者:杜兰特
正当DeFi代币纷纷开启跳水表演时,维权声渐渐多了。
而DeFi摧毁区块链传统体系的同时,也为维权带来了新挑战。投资DeFi亏损后,找谁维权?凭什么维权?
迄今为止,还没有一家主要监管机构发布关于DeFi的具体指导或规定,有报告指出,监管机构对于DeFi还不够了解。
DeFi依然属于三不管的莽荒地域,没有规则,也无人监管。有人曾下出评断:
大多数DeFi项目的唯一目的是监管套利。
DeFi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将在何时落下?又将落在何处?
?开始维权
“没有审计也没有监管的DeFi项目越来越多了。”刘琦说。
自从上周末开始,就像北京的天气一样,DeFi气温骤降。“之前热火朝天的几个项目群变成了维权群。”刘琦表示。
好日子已经结束了,DeFi世界一片肃杀,“没几个散户赚着钱了,28定律都在”。
Telegram 支持用户在聊天中发送 USDT:3月22日消息,Telegram 用户现可以在聊天中互相发送 USDT。USDT 已被添加到 Telegram 的@wallet 机器人中,扩展了该消息传递应用程序买卖加密货币的功能。
去年,比特币(BTC)和toncoin(TON)被添加到@wallet的市场,后者也可以在聊天中发送。[2023/3/23 13:20:33]
2018年下半年开始的熊市可能大家还记忆犹新:币价暴跌,社群陷入冬眠、投资者哭诉无门。大佬们沉默,他们感慨、撕X、退圈。
如今,DeFi世界似乎正在重演2018年币圈“盛况”。
据星球日报统计,多数DeFi代币9月累计跌幅在50%左右,LINK、MKR等资深的DeFi代币,跌幅在30%左右,而新一代主打流动性挖矿模式的DeFi代币,如SAL、KIMCHI、SUSHI跌幅普遍超过70%。
除大跌外,借着DeFi热点的项目纷纷冒出。
EOS上一度排名第一的DeFi产品“Emeraldmine”在9月9日跑路,创始人清空资金池,转移价值250万美元的代币,并通过DeFiBox出售。
币安期货现已与金融信息平台TradingView集成:12月15日消息,Binance 期货宣布现已与交易信息平台 TradingView 集成,使用户能够进行技术和基础分析,有效地管理他们的交易,并通过社区学习新策略。该集成将允许 Binance 用户通过使用他们的 Binance 账户连接到平台,直接在 TradingView 的浏览器和桌面应用程序中交易美元保证金期货永续合约和交割合约。[2022/12/15 21:46:58]
其他诸如面包、金鱼、玫瑰等项目也发生暴跌、跑路事件。如此事件,不绝如缕。
投资者面对被、亏损,该找谁维权呢?
如果是在古典币圈,维权者可能会找到项目方、TokenFund、代投机构甚至数字货币交易所,他们活跃于视野中,被视为公开的“镰刀”。
但在DeFi世界,以上机构可能不再存在,匿名项目方可能只提交了代码并不参与后续运营,TokenFund、代投均已不在,交易所集体FOMO上币似乎也可以正大光明撇开责任。
去中心化的世界,自然需要去中心化的维权——
外媒:韩国5大加密交易所的上币审查联合指南或不会包含证券代币判断标准:8月16日消息,预计韩国5大加密交易所(Upbit、Bithumb、Coinone、Korbit和Gopax)不会在共同上币标准上讨论是否判断证券代币。该国多位行业人士表示:在本月发表的指导方针草案中,预计不会包含证券代币判断标准的内容,该指南将明确最低上市标准,证券代币不是核心讨论事项。一位金融投资行业负责人表示:即使是当局对证券代币的标准也不清楚,虚拟资产行业可能很难先发制人地去制定标准。
此前5月份消息,韩国正在拟议的《数字资产基本法》计划通过将虚拟资产分为证券和非证券类型来建立监管体系。证券代币将根据资本市场法进行监管,非证券代币将根据国会审议未决法案。8月11日消息,韩国5大加密交易所拟从本月开始试行上币审查联合指南。(先驱经济报)[2022/8/16 12:28:47]
某种程度上,无权可维。?
???
WatcherGuru:过去24小时比特币交易量超过205亿美元:金色财经消息,WatcherGuru发推特表示,过去24小时比特币交易量超过了205亿美元。[2022/8/15 12:25:20]
????
9月10日,Gate.io因涉嫌增发泡菜代币发行总量,导致代币价格大跌,最后投资者报警维权。
但因案件隐蔽性和当前法律的限制,在耐心了解情况后,并无法以性质立案。这背后或反映出DeFi发展与监管之间的某种脱节之处。
除了故意跑路、篡改参数的局外,大多数钱被谁赚走了?可能是“挖买提”的农民们,这些农民早已套现主流币,与羊毛党类似,并不对代币价格付出实际责任。
游戏规则在一开始就写好了。
反观大多数维权者其实是在二级市场接盘的散户们,因为他们在接盘时就注定要为风险买单。
如果按照常规走向,监管的到来可能要等到形成足够规模后,就如同2017年九四前的IC0那样,才会被勒令禁止。
但DeFI世界第一批维权者,敲响了通往现实世界的大门,在他们的呼救下,DeFi的监管会比想象中到来得更早一些吗?
Silicon Valley制片团队将推出Web3项目:6月19日消息,HBO 热播剧《硅谷》(Silicon Valley)背后制片团队即将推出Web3项目Terrible Pets,允许NFT持有者使用大量的喜剧素材来创作、分享,并可能从他们自己的内容中获益。
此外,Silicon Valley制片人Alec Berg表示,Web3提供了一种与潜在的广泛而多样化的受众共同创建和协作的新方式。[2022/6/20 4:39:06]
?如何监管
一直以来,DeFi被赋予的美好愿景是普惠金融。
“资本主义系统增加?直通过增加??的收?以及改善他们的信?,将?钱?上?下渗透式地惠及他们,但现在这种过程已经不起作?了,这就造成了资本主义系统机制的失灵。”桥水基金创始人RayDalio表示。
而DeFi恰恰是弥补了传统金融“系统机制失灵”的不足,这里不需要审核和开户,甚至连KYC都不需要,人人都可享受DeFi服务。
但是,就如上文所说的那样,DeFi因为缺乏监管,反而成为“监管套利”的投机场。
所以DeFi该如何监管呢?
或许DeFi可以对比互联网发展来看,互联网发展初期,有法律学者认为,代码规则会最终统治互联网。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各国政府开始借助代码之治,维护互联网的法治,并且逐渐扩大控制范围。
在分析如何规范互联网时,美国学者劳伦斯.莱斯格阐述了“悲点理论”,其描述了如何通过4种不同的机制来控制或影响个体行为:国家的制定法、社会规范、供求规律衍生的市场力量以及塑造物理及数字世界的架构。
莱斯格的四种监管模式同样适用于区块链系统吗?
《监管区块链:代码之治》里写道:即便是最自治的系统,也会受制于特定的力量和约束,因为区块链系统必须依赖为底层区块链网络提供支持的新型中介系统,而这些系统很容易受到监管。
“这些系统必须依赖代码,他们的运作方式最终取决于市场力量,并受制于社会规范。法律可以通过影响这三种力量来监管区块链技术。”
法律、市场、架构和社会规范,就像区块链监管的四驾马车。
以社会规范为例,2016年,TheDAO被攻击之后,以太坊社区花了一个月时间,筹谋是否以及如何补救损失的提案,最后他们决定分叉以太坊,而不是诉诸外部监管。
TheDAO事件展现了社会规范对于区块链系统监管的关键作用。
监管与创新
“妖怪已经从瓶子里跑出来了
。”密码朋克的创始人之一蒂莫西.梅在一篇文章里说,没人任何力量可以阻止因加密技术发展导致的无政府主义的蔓延。
DeFI协议从一开始就被设计成无需许可。理论上讲,任何国家和地区的任何人都可以在没有监管和合规性障碍的情况下访问DeFi协议。
在DeFi社群里,很多人反对接受任何监管和法律,他们信奉无政府主义,要在DeFi上造出自己的乌托邦。
无政府主义是件好事吗?
劳伦斯.莱斯格曾警告:“政府消失时,取代它的不一定是天堂;政府走了,其他利益集团将取代它的位置。”
此刻的DeFi世界宛如一座修罗场。“三不管”情况之下,DeFi成为“监管套利”的羊毛机。有人曾作出判断:大多数DeFi项目存在的唯一目的是监管套利。
在现实世界,Compound和Aave可能需要一个银行执照,而NexusMutual可能需要保险执照,yearn.finance可能被视为非法运营的投资基金。
MakerDAO中国区负责人潘超近日在社交平台表示,YieldFarming进入了第三篇章,从离岸美元到无监管证券,现在进入了高杠杆衍生品。“把无监管的CDS称作保险,问题很大。”
而传统监管之所以存在,很大一部分目的是保护普通人,保障他们在金融活动中不会被剥削。
有意思的是,区块链技术在很多方面将金融体系恢复到了历史起点——华尔街起初也是非正式和去中心化的。随着时间推移,华尔街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才逐渐开始中心化。
缺乏监管同样阻止了DeFi的壮大。因为缺乏适当的监管框架,企业家和初创企业因为担心踏入禁区而止步不前。
分布式资本合伙人沈波在一次会议中表示,目前的监管体系制度与开发式金融存在大量不兼容性,金融监管机制和开放式金融需要相互协调,才能让后者顺利成长,否则永远是在灰色地带发展。
显然,DeFi的崛起已经被监管注意到了。正如美国SEC委员、“加密妈妈“HesterPeirce在月初接受采访时表示,DeFi虽然还处于初期阶段,但SEC已经开始注意到这一点,”我认为这将挑战我们的监管方式“。
而金融创新一直存在的问题是:金融业应该受到哪些适度监管,同时又不伤害它对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
或许,DeFi最后将在在创新和监管的摇晃中蹒跚前行。
参考资料:
《监管区块链:代码之治》,PrimaveraDeFilippi、AaronWright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