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运用区块链等数字基础设施,推动城市管理创新_区块链:价值链

作者:刘松

来源:人民日报

编者注:原标题为《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化生产生活新图景》

基础设施,是指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包括交通、邮政、供水供电等领域的公共设施。数字基础设施的提出,其背景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蓬勃发展。像水、电、公路一样,数字信息已成为生产生活必备要素。具体来说,数字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和对物理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两部分。

数字基础设施是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新型基础建设。它顺应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社会发展趋势,为人类未来新的生产生活方式提供平台和保障。在这一新型平台之上,人类生活、产业格局、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文化生态都将翻开崭新一页。

在数字基础设施之上展开生产生活新图景

设想10年后,当全社会实现大规模数字化时,整个社会基础设施的存在形态、建设方式、运营方式和典型特征都将发生根本性改变。数字化将成为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交互的重要形态。这是我们思考数字基础设施的起点。

人民日报:“元宇宙”成为2021年度十大网络热词之一:12月6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发文: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6日发布“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本次发布的十大网络用语依次为:觉醒年代;YYDS;双减;破防;元宇宙;绝绝子;躺平;伤害性不高,侮辱性极强;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强国有我。[2021/12/7 12:56:19]

从技术层面看,当前数字基础设施主要涉及5G、数据中心、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以及基于上述数字技术而形成的各类数字平台。购物、娱乐、出行、政务等各类数字平台,是数字商业、产业数字化、数字政务的基础设施。此外,传统物理基础设施,经过数字化改造,正在形成融合基础设施。3D打印、智能机器人、AR眼镜、自动驾驶等新型应用科技,则将把数字基础设施延伸到整个物理世界。一个全新的技术图景正在构建之中。

数字基础设施是新型基础设施,会在物理世界之上孕育出新价值网络和新服务体系、新“物种”和新业态。比如,工业互联网里的C2M,可以实时把消费者需求传递给生产侧——数字基础设施不仅赋能供给侧与需求侧,还使供需两侧形成双螺旋的持续互动,从而大幅提升全要素的经济效率。

人民日报:运用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可推动城市管理创新:4月28日,人民日报刊文“数字化生产生活新图景(开卷知新)”。文章表示,从技术层面看,当前数字基础设施主要涉及5G、数据中心、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以及基于上述数字技术而形成的各类数字平台。云计算具有巨大的规模化效应以及按需计费、灵活弹性等特性,已经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创新中心和能力底座。承载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的云计算,依托算力、数据、算法这三个关键要素,与5G、新一代自动化技术聚合发展,产生聚变效应和辐射效应,是推动物理世界数字化转型、传统企业上云、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数字基础设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以城市治理水平的提升为基础。城市大脑是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的重要基础设施。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的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是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2020/4/28]

升级云数据中心,融合关键技术,让数据“跑”起来

人民日报:充分发挥区块链等提高资源与服务配置效率:4月21日,人民日报刊文“调动社会组织参与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新知新觉)”。文章表示,统筹规划信息化基础设施布局,充分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5G网络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优势,整合完善各类应急信息平台、数据库等,提高信息资源利用水平,提高资源与服务配置效率;通过建立健全各类培训、教育、交流机制等,提升社会组织参与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信息化技能。[2020/4/21]

“新一代云数据中心”不同于传统的“物理机房”。后者损耗大,但难以提供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计算服务。前者依照新一代云计算标准建设,可以为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云服务,即通过服务器、存储、软件、网络、安全等软硬件设备的一体化,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弹性颇高的服务,高效支持数字经济发展和产业数字化变革。

云计算具有巨大的规模化效应以及按需计费、灵活弹性等特性,已经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创新中心和能力底座。承载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的云计算,依托算力、数据、算法这三个关键要素,与5G、新一代自动化技术聚合发展,产生聚变效应和辐射效应,是推动物理世界数字化转型、传统企业上云、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数字基础设施。“一切智能即服务”。人工智能作用也将日益凸显,加速关键技术的融合发展。5G将大幅增加实时处理、现场处理、虚实融合的数据需求。物联网则通过各类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在这个过程中,“物”将变得更具智能。物联网带来的“万物上云”和“物”的数字化、5G驱动下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的加速增长,都将创造前所未有的数据量,数据维度、价值密度也会前所未有的丰富,进而对大数据计算、存储、分析和利用的技术和应用提出更高要求。简言之,云计算底座承载大数据处理和人工智能算法,通过5G触达人们手中的智能端,完成云网端一体的大闭环,共同构成一个万物智能的世界。

声音 | 人民日报:以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应用 生产方式数字化水平持续提升:《人民日报》今日发表题为“狂风骤雨不能掀翻大海(人民要论)——美方一些人挑起经贸摩擦阻挡不了中国发展的步伐”的评论文章。文章中提到,中国经济发展强劲势头具有内生性,不会因经贸摩擦而改变。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动通信、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应用,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生产方式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促进我国产业加速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2019/9/6]

需要强调的是,数据要想创造价值,必须在广义的互联网上“跑”起来。“要想富,先修路”。数字基础设施的目标是为数据流动修通“信息高速公路”,即为数据安全有序流动建章立制、保驾护航,让数据的“路”畅通起来。近期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提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和安全保护”。中国是数据资源和应用场景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中,人工智能技术在疑似病例探索和辅助诊断过程中积极发挥作用,为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打开新的突破口。

分析 | 人民日报:数据引入区块链技术后安全性会大大提升:4月8日,人民日报刊文《个人数据使用,期待更规范》指出,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第一批境内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清单,涉及金融、物流、通信、农业、教育等行业的164家企业。可见管理部门开始摸底市场主体情况,迈出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的重要一步。让“区块链”健康发展,对你我很重要。数据引入区块链技术后,存储的交易信息是公开的,但账户身份信息会被高度加密,只有在数据拥有者授权的情况下才能访问到,数据安全性大大提升。[2019/4/8]

作为新一代数字技术集大成者,工业互联网不断迭代升级

工业互联网作为数字基础设施,其本质是以数据为驱动,化解数字时代的复杂问题。即利用数据进行信息交换与传递、洞察生产与商业运行规律、驱动全价值链和网络化协同,产生新价值、新模式、新业态和新产业。

作为新一代数字技术集大成者,工业互联网是数字技术与传统工业技术的“叠加”与“融合”。未来,每一件产品、每一台设备、每一条生产线、每一座工厂都将实现数据化,并实时映射到数字世界,形成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双生子”。数字世界将利用数据、算力、算法与模型,对物理世界发生的行为进行描述、分析、诊断、决策,从而以最低的试错风险和成本,指导物理世界的生产运营。例如,借助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钢铁企业可以有效降低铁的损耗,每年节省成本上千万元。

未来,工业互联网在技术、架构、模式、生态等方面都将升级、迭代或是重构。工业互联网发展将呈现以下主要特征:第一,工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将形成双轮驱动、横向耦合,最终达到供给侧平衡。例如C2M模式,可有效将消费端数据注入到供给侧,帮助制造企业实现以销定产,同时打通金融、物流等消费端资源,整体赋能中小制造企业“端到端”的转型。第二,更多制造企业将启动数字中台战略,快速响应前端业务变化。第三,打造“共生、共赢”生态体系。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是复杂又漫长的系统工程,涉及众多学科、技术与人才。只有相互信任、相互成就,才能构建一个共生、利他的生态系统,从而产生巨大的协同效应。

城市大脑为政府数字化转型提供重要路径和方法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以城市治理水平的提升为基础。城市大脑是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的重要基础设施。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的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是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

城市大脑为政府数字化转型提供重要路径和方法。数字化治理目标是全社会的数据互通、数字化的全面协同与跨部门的流程再造。城市大脑核心由中枢系统、系统、平台和数字驾驶舱组成,通过云数据中心底座输出相关能力,推动社会治理、经济发展、民生服务的场景化应用。健康码就是基于城市大脑的创新应用。2月11日,杭州推出全国首个健康码。很快,健康码在浙江全省各市上线,并向全国推广,成为科学防控疫情、方便居民生活、有序推动复工复产的抓手。

在传统基础设施逐步完备的基础上,如果我们能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上走在前面,将有力助推中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创造经济发展新动能、新变革,提升国家总体实力。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数字经济时代的问题和挑战。一方面,要避免“重建设、轻运营;重硬件、轻软件”,防止重复投资。一方面,因应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全球产业链疏离的风险、新科技应用的科技伦理等问题,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应坚持开放的科技创新生态,积极加强国际科研合作。同时,创新投资模式,积极构建数字新基建生态,让技术的红利服务于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大目标。

不断更新的制造业技术、不断发展的数字技术,以及数字应用环境下群众的广泛参与,为数字化升级带来巨大发展机遇。以未来眼光看待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新浪潮,抓住机遇,未来可期。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水星链

[0:15ms0-1:681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