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解决慈善活动信任问题 区块链技术大有可为_区块链:比特币

来源:证券日报

记者:邢萌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公众慈善意识进一步加强,对慈善活动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在慈善活动中,健全完善信任机制是慈善事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道德约束之外,慈善公信力问题是否可通过技术手段来改善?作为重构信任机制的区块链技术,在解决善款透明化中起到怎样的作用?对此,《证券日报》记者专访了中国香港国际新经济研究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区块链产业人才智库专家郑磊。

《证券日报》:我国慈善事业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在慈善参与人数与资金规模屡创新高的同时,也面临着高速发展带来的隐患。您认为,目前慈善事业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观点:美国非农就业数据超预期,美联储或继续加息:金色财经报道,随着美国就业报告数字超过预期两倍,这表明美联储可能会继续加息以遏制通货膨胀,加密货币和传统市场下滑。

此前消息,美国1月季调后非农就业人口增加51.7万人,为2022年7月以来最大增幅。[2023/2/4 11:46:39]

郑磊:慈善本是鼓励善行、倡导美德、扶贫救困、缓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是一个公益性、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事业。然而,由于我国的慈善事业法规仍不完善、制度不健全,监管仍待加强,这就使我国慈善组织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影响了其社会功能的发挥。慈善机构要获得持续支持,就必须具有公信力。信息透明是获得公信力的大前提,公益透明度影响了公信力,公信力决定了社会公益的发展速度。信息披露所需的人工成本,又是掣肘公益机构提升透明度的重要因素。

观点:鉴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美加将在2022年跌至1.20:10月8日消息,尽管基本面对加拿大经济仍相对有利,但加元在第三季度走软。展望未来,加拿大国家银行财富管理经济学家预计,美元兑加元明年将走低至1.20。鉴于未来几个月能源价格不会大幅下跌,我们认为美加应该会走低。鉴于加拿大劳动力市场近期的表现,以及大宗商品价格和名义GDP的积极前景,我们继续预计加拿大央行将在10月份再次缩减量化宽松规模。鉴于我们上调了对石油和天然气价格的预测,我们现在预计2022年美加将跌至1.20。(金十)[2021/10/9 5:48:38]

目前慈善平台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在善款使用的透明化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捐款人知道自己捐了多少钱,但不知道有多少钱在什么时间达到了被捐助对象手中,也不知道捐助产生了多大的效果。与此同时,受捐助的对象也出现了信息不对称。

观点:比特币接近出现死亡交叉:Coindesk发文称,迫在眉睫的“死亡交叉”可能预示着比特币熊市。据悉,当50天移动平均线低于200天移动平均线时,就会出现死亡交叉。如果发生这种情况,比特币可能会进入类似于2018年的熊市区域。此前的死亡交叉导致2018年和2019年比特币价格进一步下跌70%和47%。2020年的死亡交叉发生在3月冠状病大流行引起的市场崩盘后不久,这在当时被证明是一个滞后信号。经纪公司ITI Capital的市场主管Stephen Kelso表示:“参考50和200 日均线的看跌交叉点,投机性报告表明,比特币可能很快会跌至 20,000 美元。”[2021/6/10 23:25:56]

这主要是由于慈善链条的三个关键节点是无法相互验证的,对于他们的善款管控,慈善平台难以落实。即便每个节点都有详实准确的记录,仍难以核对每一笔善款的来龙去脉。

动态 | 观点:建议发行加密数字货币“带路币” 完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境支付系统:2月1日,新加坡国立大学客座教授白士泮在新加坡《联合早报》上发文表示,中新金融合作可以考虑把数字金融服务融入並支持“一带一路”项目的建设与运营,比如发行加密数字货币“带路币”以完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境支付系统,並在这个基础上,拓宽和加深数字金融服务的使用范围,向东盟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里资金不足的人们提供普惠金融服务;再如,应用区块链技术设计具有信息透明性、分布式多方治理的项目运作系统,增加“一带一路”项目参与国对项目的信任与投入。[2020/2/1]

《证券日报》:信任机制是解决慈善问题的核心所在。作为信任相关的技术,区块链技术在解决慈善中的信任问题中可以起到哪些作用?

郑磊:可以说,在解决善款透明化问题上,区块链技术可以发挥关键作用:首先,捐款人、慈善平台和受款人这三类节点都可以数据上链,将整个流程彻底公开,不管是捐赠者、公众还是需求方,都能清楚看见每笔善款的流向,让每笔善款都能落到实处;其次,区块链技术可以将前中后端的数据打通,使捐赠数据和分配数据都公开,无论捐赠还是调拨、分配和使用,都有一个“时间戳”记录,而且每笔资金可以快速匹配验证;最后,在这个区块链应用中,还可以采用智能合约技术,对于定向捐赠,由智能合约自动执行,不再需要慈善平台的人为干预,但是各方仍可以随时监督和验证定向捐赠的执行情况。

社会慈善,其参与者通过慈善活动就能获得心理满足感,获得社会声誉和认可,这些动力本身就能够起到足够大的驱动力。这时候,可以引入token,作为慈善行为对社会贡献的一种量度工具,其作用类似勋章、奖状和贡献证明等,不必计价和进入交易环节。这可以理解成,通过参与公有链会得到正收益的过程。

事实上,区块链技术要实现融合性发展,需要其他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持。对于慈善物资捐赠,由于涉及实体物品的流转和存储,需要将这些环节的数据上链,这就需要借助物联网技术的支持,大量增加的数据量,也需要借力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社会公益的规模、场景、辐射范围及影响力得到空前扩大,“互联网+公益”、普众慈善、指尖公益等概念逐步进入公益主流。这些模式不仅解构了传统慈善的捐赠方式,还推动公众的公益行为向碎片化、小额化、常态化方向发展。

《证券日报》:能否结合具体案例谈下,区块链技术解决慈善活动的具体思路是怎样的?

郑磊:在慈善活动中,区块链技术将每个交易方变成网络中的一个节点,各个机构的各项资产、产品以数字化的形式在网络中体现,并解决机构互信问题,形成统一的联盟,实现资金流向可追溯,信息公开透明,全网信息共享;同时,基于分布式账簿,防篡改,流程透明可追溯,规避了内部作弊风险。

具体来看,基于区块链的解决思路如下:其一,区块链利用分布式技术和共识算法重新构造的一种信任机制,链上存储的数据可靠且不可篡改,天然适合用在社会公益场景。公益流程中的相关信息,如捐赠项目、募集明细、资金流向、受助人反馈等,均可以存放于区块链上,在满足项目参与者隐私保护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前提下,有条件地进行公开公示。其二,公益组织、支付机构、审计机构等均可加入进来作为区块链系统中的节点以联盟的形式运转,方便公众和社会监督,让区块链真正成为“信任的机器”,助力社会公益的快速健康发展。其三,区块链中的智能合约技术在社会公益场景也可以发挥作用。在面对一些更加复杂的公益场景,比如定向捐赠、分批捐赠、有条件捐赠等,就非常适合用智能合约来进行管理。使得公益行为完全遵从于预先设定的条件,更加客观、透明、可信,杜绝捐赠过程中的猫腻行为。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水星链

[0:0ms0-1:51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