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礼辉:应研究发行由中国主导的全球数字货币实施方案_数字货币:LIBF币

来源:财经网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工作组组长、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

财经网讯“数字货币将在未来全球数字经济中居于核心的地位,当前,我们有必要研究发行由中国主导的全球性数字货币可行性路径和实施方案。”11月13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工作组组长、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在“《财经》年会2020:预测与战略”上如此表示。

李礼辉认为,虚拟货币的经济性缺陷在于,其缺乏足够的实体资产支撑和信用背书,价格不稳定,投机性太重。而能够成气侯的数字货币必须是可信任的,法定数字货币因为法定地位和国家主权背书而可信任,其他的任何机构的数字货币要做到可信任,必须具备一些品质。

历史上的今天丨李礼辉:虚拟货币注定不能成为一种大众化支付工具:2020年1月19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研究工作组组长、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在接受《白话金融》栏目采访时表示,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货币存在投机性太重的问题,所以注定不可能成为一种大众化或者能够进入公共社会生活的支付工具,或者一种所谓的这种货币形态。因为虚拟货币包括比特币在内存在的这样一些问题,所以在全球范围内包括中国出现一些关于虚拟货币炒作行为和投机行为,在这方面认为加强监管是非常必要的。[2021/1/19 16:32:25]

李礼辉表示,数字货币对我们已经构成了现实的挑战,也应该是我们未来的机遇。其建议,第一,我们应该掌握数字技术、数字经济的主导权。比如要进一步落实数字经济和数字技术的国家战略,明确产业政策,对数字技术研发企业的专业人才给予税费方面的优惠,鼓励数字技术研发和应用,国家队加民营队、大中加小微,在数字技术的关键领域掌握自主知识产权。

同时,中国的法定数字货币也要进一步研究,比如替代范围的选择、可控匿名的尺度、脱网运行的技术等等。李礼辉强调,数字货币在未来全球数字经济中居于核心的地位,当前我们有必要研究发行由中国主导的全球性数字货币的可行性路径和实施方案。

现场 | 原中行行长李礼辉:区块链规模化应用的瓶颈尚未突破 要明确数字资产的法律定义:金色财经现场报道,9月25日下午,外滩大会区块链产业峰会在上海开幕。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组长、原中国银行行长李礼辉以《构建互信互联的数字社会》为主题进行分享。他表示,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有其明显优势,例如,可以构建大中小型金融机构共同参与的金融服务模式;可以实现公共服务与股份服务的链接;在离散的架构汇总,建立信任机制等。

同时,李礼辉指出,区块链技术规模化可靠应用的瓶颈还没突破,现在尚处于最重要的发展和机遇期。例如,在软件开发领域存在明显的短板;区块链领域标准化的建设刚刚起步,需要抓紧建设区块链领域的安全标准以及金融标准范式等;法律上我们应该明确数字资产的法律定义,智能合约的有效性,分布式架构下的责任主体及其行为规范等;最后还要在数字经济领域,建立全球性的竞争优势。[2020/9/25]

第二,应加快数字金融制度建设。立足于保证数字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应抓紧制定数字货币发行、数字金融市场监管等制度。应该抓紧研发数字金融技术国家标准,建立专业化的数字金融技术应用审核和验证体系。在数字金融全球制度的建设中,中国应该积极参与,并且争取应有的话语权。

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我国是数据资源大国 但区块链底层技术仍缺乏自主产权:9月17日,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中国区块链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工作组组长、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在演讲中表示,由数字技术引领的链接机制、信任机制和竞争机制的变革,将是一个重构进程。我们应该积极应对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挑战。他指出,挑战分为两个方面,首先是区块链技术瓶颈有待突破,目前,各个国家均未实现区块链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我国的区块链技术研发致力于突破规模化可靠应用的瓶颈;其次是核心数字技术短板有待补强,我国是数据资源大国和数字化市场大国,但在全球数字技术版图上尚未建立地缘竞争优势,在区块链的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等底层技术上,我国目前缺乏自主产权。另外,还应加快数字金融制度建设,抓紧制定区块链金融监管、数字资产市场监管、数字货币监管、法定数字货币发行等数字金融制度,逐步建立数字信任机制。具体而言,应抓紧完善关于区块链技术、区块链金融的标准、安全规范和认证审核制度。在法律上,应该明确数字资产的法律定义,明确智能合约的合同性质及其有效性,明确分布式架构下的责任主体及其行为规范和监管标准。(新浪财经)[2020/9/17]

?以下为李礼辉发言实录:

声音 | 李礼辉:区块链技术仍处于初级应用阶段: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研究工作组组长、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表示,区块链技术现在还不是特别成熟,区块链规模化可靠应用的瓶颈还有待突破,我们还处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的关键机遇期。(新华网)[2020/1/16]

李礼辉:我们了解的货币,第一种是贵金属的铸币,第二种是纸钞,然后就是大家银行账户和手机上的资金。未来数字货币到底会怎么样影响我们的生活,这可能是大家最关心的,所以我今天的题目是“数字货币会不会重构我们的货币体系”。

我把数字货币分为三种:法定数字货币、虚拟货币、可信任机构的数字货币。

法定数字货币,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它到底对于现有的货币体系,在哪些方面可能会传承,哪些方面可能会替代。我把具有法定地位、具有国家主权背书、具有发行责任主体的数字货币称之为法定数字货币。

很多国家中央银行五、六年以前就宣布启动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到现在其他国家还都没有推出,中国的法定数字货币研发到现在差不多五年了,近期出现了准备发行的迹象,因为一些央行官员在正式和非正式的讲话都透露了这些信息。从这些信息解读,我们国家的法定数字货币可能称作数字货币或电子支付。

声音 | 中行原行长李礼辉:我国推出法定数字货币 可能具有一定过渡性:今日,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举行的“数字货币未来”研讨会上表示,现阶段我国如果推出法定数字货币,可能具有一定的过渡性,注重传承和替代,即维持现行的货币市场运行机制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逐步替代传统货币工具及支付工具。(科创板日报)[2020/1/13]

它会采用双层的运营投放体系,数字货币是可以直接发行的,我们还是会选择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到公众的发行模式,这就能传承现行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应该有利于保持商业银行初始的信贷能力,有利于稳定市场,如果直接发行商业银行的初始信贷能力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采用并行的技术路线,坚持央行中心管理的模式。很多专家认为,现在的区块链技术无法达到超大市场零售级别的高定化的需求,中国是一个真正的超大市场,现在中国的法定数字货币应该会保持技术中性,不依赖单一技术,比如区块链技术,也应该会坚持中心化的管理模式,以保证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可靠性,保证货币调控的效率。

采用账户松耦合的方式替代货币M0,我们现在熟悉的电子支付工具采用的是账户紧耦合的方式,在银行帐户的管理制度下,是没办法实现匿名支付的需求的。我们的法定数字货币,有可能会采取账户松耦合+电子钱包的方式,可以脱离银行帐户,实现端对端的价值转移,减轻交易环节对于金融中介的依赖,而且会在央行许可的范围内,实现可控的匿名支付。至于可控到多少,这是央行把握的。

我们国家法定数字货币的设计,可能指向于替代M0,就是流动中的现金,而非协议货币M1或者广义货币M2。讨论中国法定货币的时候也应该关注新的支付工具的创新,到底能不能成功?我认为这取决于适配要素。

虚拟货币,我把公有链社区的coin或Token定义为虚拟货币。虚拟货币是有它的生存土壤的,或者生长具有经济层面的原因。它的生存土壤是,在公有区块链的社区通行网络共识的治理机制,虚拟货币参与者认可的等价物。虚拟货币的交易可匿名、可挂职、难管制,也可能成为投机交易的工具,暗网市场的非法交易需要地下可以信任,地上难以管控的支付工具。虚拟货币技术性的缺陷在于,他们采用的是去中心化的公有区块链的架构,到现在为止,在这种架构下,全网的验证需要超大规格的数据同步和节点的运行能力,无论是比特币还是以太坊至今都没有解决这个问题。虚拟货币的经济性缺陷在于缺乏足够的实体资产支撑和信用背书,价格不稳定,投机性太重。比如2018年比特币触底3158美元,比最高价缩水84%。由于前面提到的这些原因,虚拟货币目前只能偏居一隅。

可信任机构数字货币,超主权与超银行。能够成气侯的数字货币必须是可信任的,法定数字货币因为法定地位和国家主权背书而可信任,其他的任何机构的数字货币要做到可信任,必须具备一些品质。

现在一些跨国银行已经获准发行数字货币,这些数字货币主要是用于银行间的清算和金融交易的结算,所以他们替代的是M1、M2。我们需要关注的是脸书创始的数字货币Libra,具有突出的优势:它可以提供足够的信任背书和覆盖全球的超过20亿的基础性客户总体;应用分布式对等架构和隐私计算技术,构建可以覆盖全球的端到端的交易平台;以硬资产做支撑,维护独立的数字货币的价值。

Libra一推出开始就倍受监管的压力,原因是怎么样得到主要国家市场准入的门口,比如它的技术平台的效率和可靠性到底怎么样呢?它的商业运行模式、可行度和透明度到什么程度呢?管控的路径怎么样?最根本的原因在于,Libra可能成为超主权货币从而重构全球的货币体系。

有三点:第一,可能冲击主权货币的地位。比如弱小的国家,如果遭遇重大的经济困难,它的主权货币可能失去国民的信任,在这种情况下,可能被超主权的数字货币所替代。发展经济体的主权货币,一般来说不会退出货币的舞台,但是它同时也会成为超主权数字货币的锚定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超主权货币发展规模越来越大,超主权数字货币跟所谓的主权数字货币的主次地位可能被颠倒过来。第二,可能重塑货币霸权地位。第三,可能形成跨越商业银行的金融体系。它一旦形成可以覆盖全球各个角落的金融基础设施,就可以从支付、清算环节入手,逐步进入储蓄、融资、保险、投资、财富管理等等领域,渗透大众的生活,全面争夺传统金融业的市场。

脸书的CEO答复议员的时候说了一个观点,说现在中国的金融基础设施已经超过美国了,他的意思是,如果美国不批准Libra上市运行,可能美国的货币霸权地位就被超越,当然他提出了一个很特别的观点,希望能够打动美国的政客,至于Libra是不是得到批准,我们还要观察。

数字货币对我们已经构成了现实的挑战,而且应该是我们未来的机遇,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提一些简单的建议:第一,我们应该掌握数字技术、数字经济的主导权。比如我们要进一步落实数字经济和数字技术的国家战略,明确产业政策,对数字技术研发企业的专业人才给予税费方面的优惠,鼓励数字技术研发和应用,国家队加民营队、大中加小微,在数字技术的关键领域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中国的法定数字货币也要进一步研究,比如替代范围的选择、可控匿名的尺度、脱网运行的技术等等。而且我认为,数字货币在未来全球数字经济中居于核心的地位,当前我们有必要研究发行中国主导的全球性数字货币的可行性路径和实施方案。

第二,加快数字金融制度建设。立足于保证数字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应抓紧制定数字货币发行、数字金融市场监管等制度。应该抓紧研发数字金融技术国家标准,建立专业化的数字金融技术应用审核和验证体系。在数字金融全球制度的建设中,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并且争取我们应有的话语权。

谢谢各位!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水星链

[0:46ms0-1:77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