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希勒
本书开启了一种新的经济变化理论,该理论在驱动经济的传统因素中引入了一个重要的新元素:通过口述、新闻媒体和社交媒体传开的传播性大众故事。大众思维往往会推动人们做出一些最终会对决策产生影响的决定,比如,在什么地点以什么方式投资、花费或储蓄多少、是上大学还是找工作。叙事经济学研究的是影响经济行为的流行叙事的病式传播,它可以提高我们预测经济事件并未雨绸缪的能力,还可以帮助我们制定经济制度和政策。
为了让读者直观感受我们的研究方向,我们先来看一则近来风行一时的流行叙事。现在我们有数千种私人发行的加密货币,包括莱特币(Litecoin)、瑞波币(Ripple)、以太坊(Ethereum)和天秤币(Libra)等。作为这些加密货币的先行者,比特币已经激起了无数的热议、激情和创业活动。从人们对它的投机热情以及它的市场价格而非它的实际商业应用来看,比特币可谓有史以来最引人关注的加密货币,而所有这些围绕比特币的叙事,都为探讨叙事经济学的基本流行病学特征提供了直观的基础。
经济叙事指的是有可能改变人们经济决策的传播性故事,这些决策包括:是雇用一名工人还是等待形势好转,在商业上是大胆冒进还是谨小慎微,是从事商业创投还是投资于波动的投机性资产。经济叙事通常并不是特别突出的叙事,要想识别它们,我们必须考量它们改变经济行为的可能性。比特币的故事就是一个成功的经济叙事实例,因为它有很强的传播力,并已在全球大部分地区带来了重大经济变化。它不仅推动了真正的创业热情,也刺激了商业信心,至少在一段时间内做到了这一点。
比特币2013年以来的价格变化? ?来源:Bitcoin86
诺奖得主:各国应禁止或至少开始认真监管比特币等加密货币:4月27日消息,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Eric Maskin周二在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ACCEPT)举办的第四届“政府与市场经济学”国际研讨会上表示,比特币等加密货币是不能忽视的风险,世界其他国家应效仿中国,禁止比特币等加密货币,即便不能彻底禁止,至少也应开始认真监管。Maskin指出,在很多方面,传统货币都比比特币等加密货币强得多。比如,央行发行的货币不像比特币和其他私人加密货币那样容易受到巨大投机波动的影响,波动性可能对投机者有利,但对社会不利。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经常被用于非法交易,原因是传统货币受到监管。
此外,Maskin表示,加密货币实际可能是有害的,其潜在危害尤其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可能会干扰良好的货币政策。“如果人们使用像比特币这样的私人货币,货币政策的影响会相应变小。”他说,“我们可能会发现走出衰退变得更加困难。”
二是比特币等加密货币无法替代银行的关键作用,即评估和向企业家提供贷款。[2022/4/27 5:13:53]
比特币叙事讲述的是充满创意的国际化年轻人的故事,他们与乏善可陈的官员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是一个关于财富、不平等、先进信息技术的故事,里面充满了深奥难懂的专业用语。对大多数人来说,比特币就是一次又一次的意外。它的首次发行就是一个意外,然后,随着全球关注度的迅速提高,它一次又一次地刷新人们的认知。比特币的总价值一度超过3000亿美元。但是,除非人们认为比特币具有价值——其支持者就欣然接受了这一点——否则它就是没有价值的。那么比特币的价值又是怎么在短短几年间从0美元上涨到3000亿美元的?【2021年1月初,比特币一度报出41973美元的历史新高,其价格在2020年已经上涨了300%——编者注】
比特币最早出现的时间要追溯至2008年,当时一篇题为“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并署名中本聪的文章被发送到一个邮件通信组中。2009年,第一个加密货币根据这篇文章提出的理念横空出世并被命名为比特币。加密货币是计算机管理的公共账本的账目,可以充当货币,但前提是人们将这些账目视为货币并将它们用于交易。支撑加密货币的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数学理论,但是该理论并未说明是什么原因导致人们认为加密货币具有价值或深信其他人也认为它们具有价值。
“诺奖得主称比特币是永不消亡的邪教”排名微博热搜榜第19位:微博热搜显示,“诺奖得主称比特币是永不消亡的邪教”排名微博热搜榜第19位。[2021/5/21 22:28:03]
批评者经常指称比特币的估值只是投机泡沫而已。传奇投资人沃伦·巴菲特说过:“这就是一种工具。”批评人士发现比特币的故事很像17世纪30年代发生在荷兰的著名的郁金香热,当时投机者将郁金香球茎的价格炒到了一个球茎价值一幢房子的高度。也就是说,比特币现在之所以有价值,完全是因为公众的狂热。人们必须对比特币现象感到足够的狂热并纷纷寻找不同寻常的交易平台购买比特币,它才能够取得这样巨大的成功。
对比特币的支持者来说,将比特币贴上投机泡沫的标签是一种终极侮辱。比特币支持者经常指出的一点是,公众对比特币的支持与公众对其他很多事物的支持并无本质上的差异。举例来说,几千年来,黄金在公众心目中一直具有极高的价值,但如果人们一开始使用其他物品充当货币,那公众也可能会认定黄金没有什么价值。人们之所以看重黄金,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其他人都很看重黄金。此外,彼得·盖伯尔(Peter Garber)在他的著作《天下第一泡沫》(2000)中指出,泡沫可以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在17世纪的郁金香热消退之后很久,稀有而美丽的郁金香仍被赋予极高的价值,只不过不再那么极端而已。从某种程度上说,郁金香热直到今天仍在继续,只不过热度在逐渐降低。比特币可能也会出现同样的情况。
不过,比特币的价值极不稳定。《华尔街日报》的一则头条新闻显示,比特币的美元价格一度在40小时内上涨了40%。这种波动性证明了经济叙事的传播力,这种传播力可能导致价格出现反复无常的波动。
在此我不打算解释比特币的具体技术,只想指出它是数十年研究的结果。在从事比特币交易的人中,很少有人了解这项技术。我在遇到比特币爱好者时,经常会请他们解释一下它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如默克尔树(MerkleTredd)或椭圆曲线数字签名算法,或者请他们将比特币描述成吞吐量有限的堵车排队游戏的均衡状态。通常情况下,他们的回答就是茫然地看着我。所以,至少可以说,理论并不是叙事的核心,人们只需要知道这个想法是一些聪明绝顶的数学家或计算机专家提出的即可。
诺奖得主:加密货币或会干扰货币政策,不会带来补偿优势:5月16日,在2020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Eric Maskin回应记者关于Libra加密货币项目的提问时表示:“我不喜欢Libra币,我通常不喜欢加密货币,坦率地说,它似乎毫无意义。公共货币对我们来说已经足够好了,它们保持了央行执行货币政策的权力。加密货币可能会干扰货币政策,而且它们不会带来任何补偿性优势。”(金十)[2020/5/17]
叙事经济学经常会揭示一些令人意外的关联。沿着历史的长河,比特币背后的这些情绪可以回溯到19世纪无政府主义的兴起。
来源:Bank of America、Bloomberg、CNBC
Google Ngrams对无政府主义者或无政府主义的搜索结果显示,反对一切政府的无政府主义运动始于1880年左右并缓慢发展。但这个术语本身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期,即皮埃尔-约瑟夫·蒲鲁东和其他人的著作。蒲鲁东在1840年对无政府主义描述如下:
被统治,就是被那些既无权利也无智慧又无美德的人看守、审查、监视、指令、训诫、编号、管束、征召、灌输、说教、控制、检查、评估、作价、斥责和命令。
蒲鲁东的话显然会迎合那些对政府感到灰心或者将自己缺少个人成就感归咎于政府的人。无政府主义过了大约40年的时间才达到传播规模,但它已经显示出强大的持久力,甚至持续至今。Bitcoin.org网站刊载了无政府主义者斯特林·卢汉(Sterlin Lujan)2016年的一段文字:
比特币是和平无政府状态与自由的催化剂。它的出现是对腐败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回击。它的设立不仅仅是为了改善金融科技。但有些人往这个真相里掺了假。事实上,比特币的目的是充当一种货币武器,充当一种有望削弱权力当局的加密货币。
声音 | 诺奖得主托马斯·萨金特:中国央行的区块链技术已经做得很好:据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12月5日,在“2019南方财经国际论坛”上,经济学诺奖得主托马斯·萨金特表示,讲到区块链,人们觉得这是很惊天动地的想法。但如果开一家大公司,其实也需要在公司不同的部门之间进行分享。我们用计算机的时候,其实电脑程序内部也做了计算机本身的分享和验证。如果你深挖下去,区块链的想法没有一开始说的那么惊天动地,其实不同的公司或者国家本身也有这样分享的机制。现在我们面临的一个情形,是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好、更有效率,交易更简便,可是有很多的国家不愿意做,这是他们自己掌控的一个权力。事实上,有很多金融管理机构对这个技术感兴趣,我觉得中国央行的技术已经做得很好,他们对区块链也比我更加了解。他还指出,数字货币是和信用体系息息相关的,比如存款或者买保险,还是会有自己的一些存款信息和其他的信用信息。美国的银行,还有美国的金融机构都在做这个事情,政府机构也在研究这个问题,我们能不能有相关的管理系统、管理流程体系和这个技术匹配。[2019/12/6]
大多数比特币爱好者可能都不会用如此极端的术语描述他们的热情,但这段文字似乎抓住了比特币叙事的核心要素。加密货币和区块链(区块链是加密货币的会计系统,从设计上说,这些系统是由大批匿名个体以民主方式维护的,据说不受任何政府的监管)似乎能够引起某些人的强烈情感共鸣,点燃他们对自身社会地位和角色的深层感受。
比特币的故事能够格外让人产生共鸣,因为它构成了早先反对无政府主义叙事的反向叙事——这类反对无政府主义的叙事将无政府主义者描绘成投掷炸弹的疯子,他们对社会的看法只会带来混乱和暴力。比特币是一种具有传播力的反向叙事,因为它展现了一个自由的无政府主义社会最终能够创造出来的惊人发明。
“黑客伦理”(hacker ethic)这一术语是无政府主义在现代社会的又一化身。在万维网广为应用之前,社会学家安德鲁·罗斯(Andrew Ross)在1991年写道:
20世纪50年代,麻省理工学院开发多用户系统的学生首次提出了“黑客伦理”。从它的知情权原则及其对技术去中心化的倡导来看,这一伦理是一种自由主义和加密无政府主义。
声音 | 诺奖得主 区块链与实体经济结合可提高社会生产效率:据金融界消息,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Lars Peter Hansen表示,分布式支付系统自带安全性与反欺诈特性,加密货币基于此系统建立的技术信用可以取代传统银行通过层层授权建立的制度信用。如果加密货币想成为真正的货币,它的币值必须更加稳定。区块链可以通过与实体经济结合提高社会生产效率。从这个层面来看,对区块链未来的发展比较乐观。[2018/7/27]
派卡·海曼(Pekka Himanen)在2001年的《黑客伦理与信息时代精神》一书中描写了“狂热程序员”的伦理。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在摆脱了政府、传统利润或律师的新框架下与新技术共事的意愿和能力令我们很多人大感意外。譬如,维基百科鼓励大批匿名人士通过合作打造令人叹为观止的信息库。免费开源的Linux操作系统也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但是,在众多病式传播的经济叙事中,比特币显得格外突出。这是一则为了传播而精心设计的叙事,有效地捕捉到了无政府主义精神;当然,正是因为这一点,我们大多数人都听说过这则叙事。它在一定程度上既是泡沫故事,也是神秘故事。比特币使非专业人士和市井小民也得以参与叙事,让他们感觉置身其中,甚至让他们围绕比特币建立起身份认同感。还有一点也同样富有感染力,那就是这一叙事也生成了很多发家致富的故事。
对于世界各地的国际化阶层、渴望加入该阶层的人以及那些认同先进技术的人来说,比特币叙事起到了激励作用。和很多经济叙事一样,比特币也有自己的名人主角中本聪,他构成了比特币的核心人文故事。而另一则神秘故事又进一步增添了比特币叙事的浪漫色彩,那就是从来没有人可以作证说他见过中本聪本人。一位比特币早期开发人员表示,中本聪只通过电子邮件与人联系,他们两人从未谋面。8Bitcoin.org在其网站上只是说:“中本聪在2010年底退出本项目,他没有透露太多自己的信息。”
人们喜欢神秘故事,喜欢揭开神秘的面纱,大量丰富多彩的神秘文学也因此问世。比特币的神秘故事被人一再提起,尤其是每当侦探们发现某个人可能是中本聪的时候,就会掀起一阵浪潮。如果没有对神秘谜团的反复宣传,比特币叙事的传播率不会如此之高。
除了利用无政府主义情绪和中本聪的神秘色彩之外,比特币的故事也是一个寻求经济赋权的故事。在21世纪,由于发达国家的经济不平等迅速加剧,很多人感到绝望无助,他们希望能够更好地掌控自己的经济状况。比特币大概在2011年“占领华尔街”/“我们是那99%”的抗议活动前后出现了第一次价格飞涨。社会活动家组织Adbusters希望自己想要传达的信息能像病一样传播,于是在美国发起了这些抗议活动。其他很多国家也发生了“占领”抗议活动。比特币叙事是一则个人赋权叙事,这并非巧合,因为根据它的叙事,比特币是匿名的,完全不受政府的控制、管理和影响。
计算机正越来越多地控制着人类生活的说法,是推动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高传播率的又一个叙事构成。在21世纪,亚马逊的Alexa、苹果的Siri和阿里巴巴的天猫精灵等自动助手可以为我们所用,它们能够理解人类的语言并用模拟人声对各种问题给出头头是道的智能回应。此外,无人驾驶的汽车、卡车、火车和船只似乎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成为现实,而这将导致卡车司机和其他以驾驶或导航为生的人大规模失业。劳动节约型机器的相关叙事自工业革命以来就令人倍感恐惧,而“技术正在掌控我们的生活”的叙事可谓是它的最新体现。
这一卢德派叙事提出了一种挥之不去的担忧,那就是机器将取代人类的工作岗位。这种担忧并不是说你某一天去上班,结果被告知公司正在购买一台新电脑来完成你的工作。相反,这样的改变是渐进的,但又是不可避免且意义重大的。更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随着计算机自动化执行的任务越来越多,你可能会发现雇主好像对你的存在越来越漠不关心,他们不再给你加薪,不再鼓励你留在公司,也不会再雇用其他像你这样的人,最终甚至不再记得你。对未来的恐惧更多的是担心自己不再被人需要的存在主义恐惧。
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没有什么选择。我们可以训练计算机执行新任务,其速度会比人类快出多个数量级。呼吁政府增加教育支出以抵消计算机造成的岗位流失,这样的要求似乎是合理的,但我们很难想象人类最后能够获胜。全世界数以百万计的学生都想知道他们接受的教育能否让自己走上成功之路,这种焦虑间接助长了比特币等技术驱动型加密货币的传播力,因为至少从表面上看,这些加密货币似乎让人们看到了一些掌控计算机的希望。
2021年2月5日,加密货币Ether创出历史新高,曾达1743美元
数字签名算法是比特币的基础所在,它界定了比特币的个人所有者,也让盗贼难以窃取比特币。这一算法自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经受到了一些关注,但其覆盖范围完全无法与比特币相比。ProQuest在其整个数据库里只找到了一篇提到“椭圆曲线数字签名算法”这几个词的文章。提到“数字签名算法”的只有五篇文章。RSA算法(RSA算法是由RonRivest、Adi Shamir和LeonardAdleman于1977年提出的一种非对称加密算法。RSA是由三人姓氏开头字母组合而成的)可能算得上是启动比特币革命的原始加密算法,它可以追溯至1977年。ProQuest列出了26篇提到RSA算法的文章。但这个数字完全无法与提到比特币一词的15 000多篇文章相比。
造成这一差距的必然是比特币这一更大规模叙事的传播力。“数字签名算法”这个术语听起来就像是学生时代为了应付考试而费心背诵的东西:带有专业性、令人痛苦、枯燥乏味。而比特币的故事则远比它精彩得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它讲述的是比特币投资者仅仅因为了解了最前沿的新事物就发家致富的故事。比特币是面向“未来”的。这样的漂亮话很容易被人记住,是可以在社交聚会上热烈探讨的话题。简而言之,比特币是一个美妙绝伦的故事。
很多时候,人们购买比特币是因为他们希望参与令人兴奋的新鲜事物,他们希望能够从中学习经验教训。这种动机之所以格外强烈,还在于它的深层故事,即计算机有望取代人类多种工作岗位的说法。但计算机无法取代所有的工作岗位,得有人控制这些计算机才行,于是现如今又有了一种说法,即掌握新技术的人将成为赢家。
很少人有十成把握认为自己将站在这条曲线的赢家那一端。如今,即使攻读计算机科学学位似乎也不能保证我们一定会取得成功,因为我们照样有可能干着低级别程序员的无趣工作,甚至有可能根本找不到工作。人们普遍想要投身科技产业的金融领域,因为有很多故事都表明金融家控制着一切,而比特币正处在这一领域。
比特币的狂热追捧者可能会认为,尝试参与比特币会让他们与那些将要成为新世界赢家的人建立起联系,并让他们深入了解如何保持(或获得)控制权。只要购买一些比特币,就可以轻松快速地启动一个人与这种新现实的链接。最重要的是,人们在购买比特币时用不着做到对它了如指掌。现在,便利店的自动售货机都出售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这种“参与未来”的叙事使比特币具备了价值,与此同时,比特币价格剧烈波动的日常消息也在对之推波助澜。这一叙事使比特币价格相对于国家货币出现波动,而这些波动既借势于传播性叙事,又会生成传播性叙事。
我们正身处人类历史上一个特殊的过渡时期,很多全球成功人士都将自己视为更广泛的国际文化的一部分。有些时候,相对于我们的雄心壮志而言,我们的民族国家似乎越来越无关紧要。比特币没有国籍,因此兼具了民主化和国际化这两方面的吸引力。它的泛国家叙事中有一个与生俱来的观点,那就是,任何政府都无法控制它或阻止它。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老式纸币上通常都印有一国历史名人,它代表了一种过时的国家主义,一种适合输家的东西。从某种程度上说,纸币就像小号的国旗,它是一个人国籍的象征;比特币钱包则让拥有者成为世界公民,从某种意义上说,也使他在心理上摆脱了传统的依附感。
那么,我们如何总结比特币大受欢迎的原因呢?归根究底,人们之所以对比特币感兴趣,恰恰是因为其他很多人都对它感兴趣。他们对比特币的新故事感兴趣,是因为他们相信其他人也会对这些故事感兴趣。
一些探究人类心理、历史和反馈数学模型的学术人士发现了叙事的一些基本原理,只要我们想想这些原理,就会发现比特币的成功也没有那么多出人意料之处。我们将在下一章介绍这些伟大的学者以及他们所做的贡献。这些学者中的大多数人都不是受过训练的或专业的经济学家。*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