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杨涛:在数字化趋势下重新定义货币的微观基础_LIBRA:数字货币平台排名

加密数字货币的出现,显示数字化对金融产业链、金融组织的边界带来了重构的可能性,数字金融基础设施的变革已“扑面而来”。这就需要从理论到实践的全新思考。我们必须以此为切入点,深入梳理和分析背后的理论、政策、技术与实践逻辑。

加密数字货币冒出头来,原有的货币概念、理论与运行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挑战,原有的货币数字化路径与新型数字货币的冲击、法定数字货币与私营数字货币、传统场景的“私营货币”与互联网场景的“数字私营货币”,各种概念纠缠在一起,也增加了理解问题的难度和复杂性。

对此,笔者认为,以眼下Facebook将推出Libra的热议作为契机,姑且不论其影响究竟有多大,现在必须面对的是,数字化的冲击已从经济社会向金融领域不断延伸。数字化趋势改变了经济组织模式、社会分工架构、产业组织的边界,进而从需求端影响金融服务的模式,也对金融产业链、金融组织的边界带来重构的可能性,由此衍生了大量新兴金融主体、金融业务分工模式等。与此相对应,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也必然受到深刻影响,支付清算体系就是最核心的基础设施。所有这些,都需要从理论到实践的全新思考。

声音 |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我国应加大对区块链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近日,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接受采访时表示,随着区块链技术进一步发展成熟,其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价值将得到进一步体现,与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互补的潜力进一步提升,逐步向着多中心的强信任体系发展。但同时也要看到,区块链应用仍存在安全稳定性、隐私泄露风险、责任主体难认定等风险因素和底层技术有待发展成熟等问题。下一步,我国应加大对区块链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正如总书记所强调的,要强化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努力让我国在区块链这个新兴领域走在理论最前沿、占据创新制高点、取得产业新优势。同时,全社会要杜绝趁机炒作区块链,特别是要将区块链技术与比特币等虚拟货币区分开来,要严厉打击以区块链名义实施金融等行为,如违法进行代币融资(ICO)。[2019/11/1]

当下最要紧的是,对数字货币,先应在同一语境基础上观察分析。以笔者之见,可从如下几个视角着手详加探讨。

声音 | 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我们对Libra的出世不应该掉以轻心:据腾讯财经消息,7月1日,2019年世界经济论坛新领军者年会(夏季达沃斯)在辽宁大连举行。在“塑造中国未来金融业”的分论坛上,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谈到了Facebook的数字货币Libra。朱民表示,很难说Libra是一个支付宝,因为支付宝是一个支付中介,而Libra是从支付开始,有储备有本金和债券做抵押物,有一篮子货币作为标注和定价的,它的核心概念是货币。第二,Libra的核心概念是跨境。第三,Libra是把央行要考虑的政策和商业银行支付的功能其实都给结合起来了。“所以这个框架是很有意思的。”朱民直言,“我们对Libra的出世是不应该掉以轻心的,这个对现有的金融体系、货币体系甚至未来的储备体系都会是有很大冲击。”但他也表示,Libra现在有很多问题,比如它的杠杆性问题、储备问题、中央集中的管理体制和机制,都有很多很多问题,它还在非常初始的阶段,能不能成功不知道。[2019/7/1]

第一个视角,货币与货币制度。数字化新技术的涌现究竟给原有的货币概念、货币边界带来怎样的冲击和影响,给货币所伴随的一系列制度带来什么挑战。据传统意义上的货币定义,货币有价值尺度、贮藏手段、交易媒介等功能,而货币的不同功能必须合一,才能形成完整的货币概念。当然也有非主流研究者曾在历史上引发一些讨论,比如新货币经济学研究者,有些就探讨货币功能是否可被分开来,如记账功能和交易媒介功能可否分离。与此同时,各方也都在探索在新形势下如何重新定义货币的微观基础。着眼这方面研究的人,大概也有两条思路:或在宏观分析中如何确定货币的位置,或讨论其他一些金融资产是否可能替代货币。

精选 |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法定数字货币解决传统货币体系问题是成功标准:据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称,法定数字货币可以借鉴,但应考虑分布式记账技术的交易性能以及不同共识算法产生的资源成本。不同的法定数字货币实现模式主要对两个问题产生不同影响:一是商业银行地位,二是信用创造机制。在争夺数字经济时代的货币主导权的同时,法定数字货币能否提供一些有别于以往的基础设施、运行体制或者货币发行规则,以更好地解决传统货币体系自身的问题,这是检验其是否成功运行的根本标准。[2018/10/22]

由此来看,如果基于货币视角,就需进一步判断,Libra的影响究竟是不是在货币层面,还是距离货币仍然很远。事实上,Libra虽然产生了某些货币萌芽式的影响,但距离货币视角的探讨还相距甚远。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区块链绝不能仅“造币”:据中证网消息,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在第十届陆家嘴论坛上表示,区块链绝对不能仅仅是造币,造百万富翁,而是要用它改造基础设施,改造认证系统,改造信用系统,改造产权识别系统,降低金融交易成本。他还指出,金融科技最终目标是提高金融效率。[2018/6/15]

第二个视角,支付清算。长期以来,货币和支付常被混在一起。当我们讨论支付时,或许是货币的一部分功能,但两者的研究重点和内涵并非一致,有时甚至还有较大差异。支付清算作为最重要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内涵非常丰富。研究支付问题时,一方面涵盖的类型可包括支付系统、中央证券存管、证券结算系统、交易数据库等,另一方面考虑的要素可能包括支付功能、支付服务主体、支付账户、支付监管、支付制度安排等。近年来兴起的支付经济学,研究在整个支付交易机制中涉及哪些定价、交易费用、委托代理问题。若从这个视角来看,就需回答Libra是不是在零售支付特别是跨境零售支付方面带来一定影响。如果有,怎样剖析其带来变化的内部机理。比如,是基于原有的、银行账户为主导体系下的零售支付冲击,还是完全基于去账户的、加密数字货币格局下潜在的冲击和影响。

在全球零售支付体系中,跨境零售支付确实是重要的“痛点”领域,存在大量值得优化的地方。不过,跨境零售支付规模有限,Libra在此的拓展空间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大。

Libra可能在解决跨境零售支付痛点方面有所改善,却并非能产生颠覆式的影响,毕竟仍离不开技术、合规、产品等多方面的约束。或许在某些“弱势货币”、支付效率低下的发展中国家,能赢得一些发展场景。

第三个视角,法律与规制。历史上曾有一批学者认为,货币、金融体系并非自然演进,而是法律限制或政府管制的必然结果。在自由放任的竞争性市场条件下,不一定存在集记账功能和交换手段两大职能于一身的货币,货币现有的两大职能将由不同的物质分别承担,市场上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最终将被“精密的物物交换”所取代。可见,讨论包括Libra在内的任何金融创新,都离不开所面临的法律环境的变化。客观来看,数字经济与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已给原有的法律规则带来重大影响,在数字化条件下的金融基础设施领域,更是未来遭遇挑战的重中之重。

那么,Libra在货币层面和支付层面对现有法律规则带来什么样的挑战,在未来可能的法律规则变化中会获得怎样的发展空间呢?就眼下的观察,在日益复杂的各国金融监管规则之下,Libra或许能获得与一些“监管沙盒”类的空间,但整体前景并不乐观。

第四个视角,纯粹技术和商业模式。也有人认为,Libra与新技术的结合尤其是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似乎并不那么密切,即便采用区块链技术,在实验环境下的指标显然过于乐观,在实际运行中更难以达到。今天,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技术、分布式技术、安全技术等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已全面改变了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金融市场、金融规则。在这个大历史背景下,Libra究竟体现出怎样的新技术特征,又是一个重要研究视角。与之相应,从一款互联网产品的角度看,究竟Libra给Facebook商业模式、商业逻辑带来什么样的挑战,是否促使其更多介入金融领域,都值得深思。至少目前Libra还未充分表现出其背后的技术先进性,似乎更多体现为商业模式变革。

面对数字化时代,数字金融基础设施的变革已“扑面而来”。我们必须以此为切入点,深入梳理和分析背后的理论、政策、技术与实践逻辑。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杨涛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水星链

[0:0ms0-1:22ms